打造有“模”有“样”党支部——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党支部
一、案例简介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模范就是一颗火种,一个样板就是一面旗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党支部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争创先进,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可操作的有“模”有“样”党支部工作案例。
(一)有“模”即支部内部有模范
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凝练“团结、力行、传承、创新”的系室文化,形成了支部有模范,模范带群众,人人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支部现有省中原领军人才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太行名师”3人、“示范教师”5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2人。3年来,在省级、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2人次。
(二)有“样”即打造样板党支部
按照“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利用先进典型辐射效应,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带动支部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三结对三融入”支部共建模式、“学·创·服务”工作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力学党支部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力学系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二、主要做法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党支部从党建、教学、科研等工作实践中,总结凝练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可操作,具有广泛辐射效应的党建工作品牌——有“模”有“样”党支部。具体做法是:通过培育骨干力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实现支部有模范;通过选树身边榜样,激发教师奋进热情,做好模范传帮带;通过落实“七个有力”,培养党员担当作为,打造样板党支部;通过利用“辐射效应”,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发挥样板支部正能量。
(一)培育骨干力量,实现支部有模范
党支部注重组织队伍建设,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建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和“双带头人”标准配备支部委员。加强理论学习和能力培训的同时,把作风建设和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把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勇于负责。通过新进教师全程培养、特色名师着重培养、不同岗位引导培养,激励大家立足本职、发挥特色、争做骨干。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大家谈、民主评、群众推、学生议”等形式,积极树立典型。王钦亭老师从教18年,始终恪守“教比天大”“以人为本、重在情感”教育理念,倡导“朋友型”师生关系。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中原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是力学系的标杆和典范。作为支部内的标杆和典范,王钦亭的先进事迹成为河南理工大学“道德讲堂”的重要内容,并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一级太行名师、第四届“朱训教育奖励基金”等殊荣。
(二)选树身边榜样,做好模范传帮带
开展“比师德、比教学、比科研、比成效、比奉献”活动,引导教师恪守师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党支部内部掀起“树立学习模范,做中国梦实践者”的热潮,经常性开展“模范讲”活动,通过讲工作方法、讲师德师范、讲服务师生,支部党员谈体会、谈差距、谈目标,有效形成“群策群力抓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在“模范”的引领下,党支部组织“一带一”活动,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为青年教师制订发展规划,做到“加入一团队、配备一导师、认准一门课”,激发工作热情。开展“让党徽在岗位上闪耀”微党课比赛,号召教工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时刻自省做表率。支部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力学系事业发展高质量。常旭获评河南省文明教师,闫安志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名师,王庭辉在省工会组织的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落实“七个有力”,打造样板党支部
党支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按照“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的标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凝聚师生为根本,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1.突出素质提升,增强教育质效。党支部严格学习制度,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营造“支部委员带头学习,党员干部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线上线下齐开展,形成“集体共学+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的学习模式;采取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讲“微党课”、专题研讨会、读书分享会、先进模范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业务知识测试等形式开展政治学习。培养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过得硬,事业上敢作为、能作为的党员群体。2.规范党员管理,提高党员意识。探索建立“三到位四心”工作法,“三到位”即把党员教育抓到位、把党内制度落到位、把党员管理严到位,“四心”即政治关怀凝聚人心、思想关怀鼓励人心、心理关怀感化人心、生活关怀温暖人心的。发扬“团结·力行·传承·创新”的系室文化,进一步唤醒党员的责任意识,建设一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党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充满活力的党支部。3.严格组织生活,激发党员活力。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和解决问题,使“咬耳扯袖”成为常态;“三会一课”紧扣时代主题,针对不同年龄的党员安排学习内容,真正让党员学懂弄通、学做结合,把成效落实到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上。4.创新思政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开设“力学·艺术·人生”主题思政课,实行“思想·学业·生活”导师制,设立“力学爱”助学金,多渠道辅助学生考研,多环节助力学生求职;扎实推进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方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历年来考研率均在35%以上,就业率95%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8项。5.学习传达新理念,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和教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通过微信工作群、公众号“力学温暖”栏目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以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文化等内容的“党建在身边”宣传活动,做到对党员教育学习的日常化、长期化。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并将“学习强国”积分纳入党员考核,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实效性。6.挖掘思政治元素,发挥育人功能。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凝练基础力学课程中蕴含的四个自信、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党员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鼓励教师课上课下齐育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助力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确保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7.健全帮扶机制,开展暖心活动。构建了学院、系室、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开展各项帮扶活动。实行“一生一导师”,对每个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精准指导,组织开展一名教工党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三困”学生的结对帮扶行动;以“暖心教育”为载体,开展“力学爱”活动;以“暖心工程”为载体,坚持走访慰问制度,支委会成员及时探望和慰问生孩、生病教师和家属,使力学系教师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每年儿童节,根据年龄、性别用心为教师子女赠送教育意义的精美礼物,激励其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节假日专门拜访退休老教师,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使老教师重温大家庭的温暖。
三、工作成效
(一)样板支部建设成效显著 机制健全有力,支部委员素质过硬,党员队伍团结实干,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6年、2020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8年、2019年被评为河南理工大学先进党支部,2017年力学系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二)模范榜样引领效果明显 以支部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带动支部建设,形成良好循环效应,“老中青”传帮带,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教学、科研和日常事务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就。目前建有“弹性力学”等7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教研教改奖励12项,发表SCI/EI论文116篇,出版教材、专著12部。
(三)党建品牌示范效应突出 从党建、教学、科研等工作实践中,力学系党支部总结、凝练形成了“有模有样”党建工作品牌。《打造有“模”有“样党支部”》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网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转载9次;开创“学·创·服务”人才成长工作法,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实施“三结对三融入”支部共建模式,与企业党支部结对,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学生党支部结对,融入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与交叉专业党支部结对,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心领域;目前已与8个校内外不同类别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在党建、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支部书记蔺海晓多次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校支部书记培训班上做经验交流。
中国教育报报道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参加学校“道德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