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库
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党建工作资源库 | 高校党支部工作案例库 | 激发红色引擎新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浙江工商职业技...

激发红色引擎新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学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3-06-02 17:37:08

一、前言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学党支部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及支部特色,按照校党委的“1+8+N”一体化推进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党建引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激发红色引擎新活力,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才培养网络格局,打造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同心圆”, 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 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党建融入第一课堂,“党建+思政”同向同行,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

1.“党建+信仰教育”,推进铸魂育人工程

团学支部一支部一特色项目“与信仰对话大讲堂”主题教育通过“我的党员故事”专题访谈、“思政小沙龙”“信仰读书会”三大模块,已邀请革命前辈李希明、赛艇残奥冠军黄成、省千名好书记洪幼芬作专题访谈,分享优秀党员的故事,共话初心和信仰,领悟长征精神、运动竞技精神和劳模精神,活动反响热烈,获得省市级媒体报道20余次。

2.“党建+青马工程”,培养精英骨干力量

支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品牌项目—青马菁英干部培训班发挥党校“阵地”和“熔炉”作用,开展技能培训和研讨课程,已连续开展5期。2021年以“筑思想根基,塑信仰高塔;凝青春力量,逐双高征程”为主题,开设“砥砺前行,携手共进”“展望前路,勇担使命”两大板块课程,不断提高党团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

3.“党建+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响应教育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团学党支部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开拓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与西湖社区党总支、枫园社区党总支、宁波樟村革命烈士陵园党支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国家高新区科技支行党支部等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以课程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发挥劳动育人实效。

(二)党建融入第二课堂,“党建+活动”同心同力,激发组织育人新活力

1.“党建+仪式教育”,筑牢政治信仰根基

打造党员仪式感教育体系,利用始业教育、党校、青马工程、主题党日、主题教育等载体,形成一套周期性的仪式教育方案,拓宽文化传承教育主渠道,融仪式感于具体行动。组织毕业生最后一堂党课、党员集体政治生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满一年分享会等主题党日活动30余次,在党日、团日活动中重温红色故事,让更多的党员、学生从中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2.“党建+社区管理”,构建党建筑育模式

以“党建筑寓工作站”为载体,实施党建文化墙布置、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寝室挂牌、学生党员、学生发展对象联系寝室等以公寓为阵地的一系列党建、文化建设及日常公寓管理体系。作为学生社区一体网格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党员队伍在公寓管理、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参与党建进公寓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及党校学员共214人,完成2587个党员志愿服务班次。

3.“党建+项目管理”,提升党建工作效能

按照“以生为本”理念,打造有支部特色的工作体系,统筹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项目化管理。党员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导项目的策划、执行、总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目前,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服务站、党建筑育工作站等项目向纵深推进,形成了多个品牌项目。

4.“党建+宣传引领”,发挥思政阵地作用

集结新闻宣传骨干队伍,利用宣传橱窗、期刊、微信、微博、分院网站等新媒体,建成全媒体引导工作格局,传播正能量,实现双网互动。推出支部刊物《拾穗》,在学院公众号开设“我心向党”专栏,在学习时刻、党建前沿、青马在线几大版块中引领学生思想高度不断提升。目前用户高达4434人次,2021年共推出389篇推文,最高阅读量高达19889次,充分发挥其网络思政阵地的作用。

三、党建融入第三课堂,“党建+实践”同频共振,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1.“党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支部以学校产教融合大会为契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支部书记”结对“企业骨干”、“名师”结对“名匠”、“学生党员”结对“企业党员”等方式,深入推进校企党员结对工程,聘请校外企业骨干担任思政导师,开创“学长回家计划”及“伙伴识天下计划”,拓宽交流渠道与活动领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形成育人合力。

2.“党建+校地合作”,打造区域化党建共同体

支部不断探索校地党建共建模式,已与西湖社区党总支结对共建近三年,与宁波樟村革命烈士陵园党支部结对一年,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开展结对活动20余次,通过“微阵地”“微活动”“微心愿”“微服务”等“微+”模式,500余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下沉地方,从多种渠道引领校地共建顺利进行,建立长效交流机制,全面打造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双促进共提升,实现校地互联互动,共兴共荣。

3.“党建+志愿服务”,助力青年青春建功

由学生党员带头,鼓励广大团员青年结合自身专业与特长,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已与30余个基地建立长期协议。以“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为主题的阳光栎社——暖春行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开展三年,协同机场工作人员帮助159.5万人次踏上回家路。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多支队伍荣获省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获中国教育、中国青年报、浙江新闻、钱江晚报、宁波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累计报道70余次,为城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案例特点及启示

支部将党建工作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纵横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育人方案,不断整合资源配置,聚集协同育人力量,让高职学生知行合一,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中感悟人生启迪,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党建引领下协同育人方式的创新实践,将“党建+”工程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和教育教学互融互促、协同发展,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

责任编辑:韩叶秀
©202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