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续写民族团结
“巴林右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按照学校党委对定点帮扶巴林右旗的工作安排部署,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孙丽坤和团队成员开辟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发展路径,为巴林右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早在2019年,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部署,孙丽坤服务团队第一次走进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并对当地建设“牧家乐”项目开展辅导工作。当地群众对致富的期待、领导干部对破解发展困境的急切,让孙丽坤和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接过了担子,扛下了责任,剩下的唯有深耕细作。
一次又一次的调查走访,一遍又一遍地设计修改规划方案,大到旅游开发理念模式定位,小到旅游景点茶点尝试、器皿挑选,孙丽坤服务团队全身心投入,严格把关,合理建议。2020年8月设计的巴林右旗沙巴尔台嘎查村“半日游”和“一家亲牧家乐”等旅游产品成功落地巴林右旗,试运营阶段,接待游客1.1万人次,收入近60万元,实现了当地旅游效益零的突破;2021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当地仍然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万元;截至2022年11月,全年接待游客近2万名,收入近120万元。三年来总收入近290万元左右,实现了巴林右旗乡村经济的递增式发展。
实践证明,该项目可操作性强,以牧业产品和旅游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普及与示范推广效应,已经推广至第7家“一家亲牧家乐”。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广,也扭转了“要想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投入过亿的大项目”的认识。
从2019年与苏木相识,到现在已经整整三个年头过去了,如今的苏木借由“半日游”和“一家亲牧家乐”项目,靠自身的“造血功能”迎来了更好的日子。
为了帮助更多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中探索出特色发展之路,孙丽坤将在苏木地区的项目实践编写进独著出版的学术著作《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旅游业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中。她把项目成果整理为学术论文,并在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上作了学术报告,学术论文被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我们的历史任务才能一代又一代接替干下去。让学生多走多看多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以真才实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也是我们的深切期待。”孙丽坤说。因为多年的走访调研经历,作为高校教师的孙丽坤更知道民族地区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把自己的这些体会、认识融入教育教学和科研事业。在课堂上,她以现实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理解理论知识,了解专业价值;在实践中,她带领学生调研采风,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展望未来,我和团队将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民大精神,继续踏实干事儿,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党委交办的任务;继续总结既有项目的样板示范作用,对当地嘎查村开展农旅推广工作,全面推进‘一家亲牧家乐’连锁工程,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为农牧民创业梦想插上智慧的翅膀,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孙丽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