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建促发展,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中国药科大学
典型案例之一
强党建促发展,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
学校以全国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和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院系建设为契机,探索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以党建育人助航“双一流”人才培养。
固本强基,向一流党建要发展,为师生成长立心。构建“四位一体”党建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党建育人功能。推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注重在本科生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强化教师党建工作育人第一职责,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先后有78个基层党组织、24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立项建设全国党建“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入选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6项,入选教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
三全育人,向一流思政要动力,为师生成长力行。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夯实药大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拓展扩大“国旗下的公开课”“校长有约”“课堂思政三分钟”等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成效,推进三全育人落地落实。强化教师思想武装和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授予制度和退休教职工荣休制度,弘扬新时代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实施“教师亲和力工程”,开展书记校长开学第一课、名师有约、师生午餐会等活动,营造了最美的教育生态。入选了首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连续三年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深厚底蕴,向一流文化要力量,为师生成长铸魂。以红色文化铸魂,传承红色基因;以中国传统文化培根,培育家国情怀;从先进文化中吸氧,紧贴时代脉搏,“三大文化”在交融互补中实现浸润和传承,共同打好底色;“远志计划”、“吾爱吾师”、“树人讲堂”、“不一样的21天“等品牌活动为文化增添亮色;药学文化墙、药学大师、药学故事及药学精神的凝练与挖掘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将多元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课内外全融通、时间上全沉浸,空间上全覆盖,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典型案例之二
创新设置强党建双融双促共发展——依托“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进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高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同时也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依托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性的建立首个师生联合党支部——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党支部依托尤启冬教授领军的“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建立建成,将党支部建立在师生创新团队这一“最活跃的细胞上”,有效地解决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支部活动不易开展等突出问题,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既可以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渗透到科学研究的环节中;又可以通过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促进整个创新团队的思想凝聚和业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1.支部融合团队,筑好“有高度”的栖息地 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选拔优秀学术骨干、学生党员,配全配强支部班子,把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工作融合在一个平台中,着力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难题。支部和团队围绕“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科研任务”主题,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竞争能力,更多产出国家需求的重大成果,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个人融合团队,组好“有温度”的大家庭 党支部倡导团队互助,“一帮一、一带一”,老党员带新党员,教师党员带学生党员,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工作机制,形成阶梯状的团队管理模式。支部领军者尤启冬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创建药物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党建促团队建设,党支部“人人有参与,个个不掉队”,培养了一批表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3.党建融合发展,建好“有亮度”的冲锋队 党支部定期开展“创新药物进展研讨会”、“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政治教育培训学习”,将党建学习融入科学研究,将服务精神融入业务素养,用党的组织形式和先进思想提升各方面业务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了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党建工作站得住,科学研究立得稳,服务社会行得远”的战斗冲锋队。
三、取得成效
1.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党支部以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把党建的工作目标和团队的目标相结合,努力发挥党支部的和谐保障作用,建设一流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创建药物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支部建设的《药物化学》MOOC课程评为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和发挥在党员先锋人物的示范影响下,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支部有尤启冬教授、孙海鹰教授、徐云根教授、杨鹏教授、张晓进副教授、朱启华副教授6名省部级以上政府人才计划支持者;有李玉艳教授、郭小可副教授、江程副教授等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获奖者;支部教师党员培养研究生124人次,培训培养行业、产业、企业培养技术应用人员30人次。
3.工作室的科研业绩进一步创造新高 党支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次、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次。工作室成员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合计科研经费近千万元。仅“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这一项目研究就获中国及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5项,获新药证书4项,发表SCI论文51篇,2个品种实现产业转化,累计销售52亿元,利税19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近三年销售收入13.8亿元。
四、经验启示
把党支部建立在创新工作室上,是我院创新党支部设置、促进党支部建设的有效尝试之一。将支部工作与教学任务、科研业务、研究生培养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合理的运行模式,调动了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1.创新支部设置,拓宽党建工作延伸 党支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将特定的团队作为一个单元,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科研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设置和活动就跟进到哪里,以点带面、借鉴推广、辐射示范,逐步形成支部建制完整、党员全面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2.创新运行机制,激发支部组织活力 在创新工作室党支部中,有学科骨干、有青年翘楚、有导师、有学生,支部的融合,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方式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党支部围绕“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发现”主题开展学习、工作,支部成员同向同行,同心同力,传帮带、导学促,激发党支部乃至整个工作室的生机活力,推动个体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3.坚持双融双促,双向提升业务水平 党支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党建工作,把支部的工作渗透到科研服务的工作中去,在一线工作中体现出党组织在人心凝聚、思想渗透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出师生党员在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双创双建,双向推动工作室创新发展。
典型案例之三
三全融会,五育并举,培新时代药界英才
中国药科大学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施“药苑立德铸魂”工程,推进“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药界英才。
德育为先。加强政治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先后设立35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提高课堂“含金量”;通过“国旗下的公开课”,拍摄师生快闪,开设“树人讲堂”等活动,提升教育“亲和力”;实施“领雁工程”,结伴“青年成长导师”,携手“名师有约”,让思政教育不再“孤掌难鸣”。
智育固本。以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打造“药领先锋”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发挥校友、企业、家庭协同作用,开设“总裁大讲堂”,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深化从进校门到出校门的全程化人才培养模式,7次邀请诺贝尔得主进校园,依托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进,构筑以优势学科群为支撑的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体育强魄。实施“远志计划“,引导学生日日跑,远志学子年均跑步近25公里;通过创意跑步、校园马拉松、荧光夜跑等活动,让学生享受乐趣、强健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美育化人。传承药学文化,拍摄药学名家纪录片,制作学科文化墙,渗透学科之美;举办樱花艺术节,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渲染艺术之美;推进“兰室打造工程”,制作中药香囊、中药月饼,感受生活之美;开展药学博物馆讲解志愿服务,十几年如一日举办“中药文化月”,熏陶中医药文化之美。
劳育重实。建立“示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每年举办“吾爱吾师”评选,树典型、立标杆、学先进,传递劳动精神;组建“劳动先锋团”,通过义务劳动、创意劳动、奖励劳动等形式,推动劳动风尚;走实习、勤创业、进社会,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
典型案例之四
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学院党建质量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2018年“双创”工作开展以来,药学院党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重点推动党支部标准化为抓手,不断创新争创达标形式,探索对标提升方法,示范先行,以点带面,不断完善系统党组织基础建设,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全面提升党建质量水平。
一、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使党建工作由“虚”到“实”。
在组织设置上,在学院现有的本科年级横向党支部和研究生专业纵向党支部的模式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支部设置,集结相近课题组组成支部,大大增强了支部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了支部活动的效率。利用学院尤启冬教授获得首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了师生联合支部,优化组织设置,增强了组织活力。在班子建设上,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遴选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热心党务、乐于奉献的教师党员作为学生支部书记,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建立健全了教育培养、定期培训、选拔配备、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印发了《药学院党务工作手册》,让党员干部的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的流程,着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担当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使党建工作由“松”到“紧”。
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发放药学院“党员应知应会”,使党员能随时随地学习,将党的理论“放进口袋”,“装进脑袋”。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知识竞赛。比赛历时近一个月,分为“卧虎藏龙”党员知识竞赛(网络)、“龙争虎斗”党支部书记党务知识竞赛和“百舸争流”党员知识竞赛(团体赛)三个版块。其中“卧虎藏龙”党员网络知识竞赛覆盖全院500余名党员,答题次数超千次,满分人数达40余人。该活动在全院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依据教师支部的特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相关活动,支部为单位,示范先行,在支部内开展“课程思政”党日活动,微课比赛,形成了《药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教学技巧、思政案例、组织和引领要素等方面进碰撞出火花。
三、推进组织生活标准化,使党建工作由“粗”到“细”。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要让制度“严”起来,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和规定程序落实“三会一课”,大力组织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收缴党费、业务学习、组织生活、义务劳动等活动,每月1次,全程纪实,建账留痕。确保规定动作一丝不差、关键环节一步不漏。要让党员“动”起来,增强党员的“主角”意识,通过鼓励支部书记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药学院党委牵头,药学院师生在校内食堂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用歌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活动中,精心准备了《我的祖国》、《龙的传人》、《国家》等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气氛热烈,用响亮的歌声唱响国庆“主旋律最强音”!同时,30个党支部先后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通过:看——民族伟大复兴;读——读名著忆初心;听——我与祖国共成长;唱——唱红歌诵情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在党日活动中彰显新时代党员活力。要让形式“活”起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适应党员多样化需求。建设“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等五大微平台,占领主阵地,弘扬正能量。制作微视频《我不是药神》、《不忘初心创药为民》、《青春有梦、品质如楠》及公益片《我们》等,使主旋律传播有颜值、有灵魂;组织院博士讲师团、举办院第二届微党课大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设“政治生日祝福”短信,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获批江苏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全国样板党支部”等,营造学典型、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以典型带动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四、推进考核评价标准化,使党建工作由“软”到“硬”。
长期以来,由于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宏观性等特征比较明显,对党建工作的科学考评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和工作难点。一方面,从基础保障上看,学院调整绩效考核,加大对党建工作的倾斜;积极支持支部开展活动,对党支部重大活动、党员教育培训等事项,从经费、场所、资源、载体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党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包括建设党员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墙等,保障和推动党内活动经常化。另一方面,从考核评价上看,对照“提质增效”细则,建立学院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台账目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药学院基层党支部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对标自查、争先创建、选树培育、推广运用四步骤进行先进基层党支部培育;制定《党性教育成绩单》,从立场原则、纪律意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表率作用等方面对党员进行管理;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党日活动策划答辩会”、“优秀党日活动评选”等活动,通过考核指导各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党建标准化建设,是把庞杂的基层党建工作,简化为管根本、可考量的指标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未来,药学院党委将继续把“支部标准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