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4 |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思政“一院一品”工作案例 | 艺术学院:以美为媒,浸润式深耕培育时代新人的美育土壤

艺术学院:以美为媒,浸润式深耕培育时代新人的美育土壤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周蕾、赵琳 发布时间:2024-03-27 18:09:01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美为媒,着力用好寓美于德的“塑造器”、守正创新的“孵化器”、学科融合的“催化剂”,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浸润式深耕美育土壤。

一、开展情况

(一)寓美于德,让百年党史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红色艺术经典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精神谱系的鲜活载体。学院注重从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审美属性深挖革命精神,用多种艺术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一是艺术课堂生动讲活百年党史。先后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于海、国家级教学名师刘辉、北京舞蹈学院原副院长王伟等专家,讲授《我们的国歌》《聆听红色旋律 学习百年党史》《弘扬民族精神 铸魂立德成才》等主题美育思政课;设计《胸怀家国 放歌人民 聆听艺术经典中的红色精神》主题党课,面向艺术、光电、法学院学生讲授;开展《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革命精神——战斗英雄张富清》“沉浸式”红色团课,通过演唱红色歌曲、围读红色剧本,形成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育人场域。


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于海讲授“我们的国歌”音乐思政课


二是艺术舞台鲜活再现百年党史。发挥艺术“实践赋能”的特性,把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音乐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打造了“红色传承”社区文化展演、“琴键上的中国”“最美的颂歌献给党”等品牌,在图书馆、教学楼等校园各处开展多次红色音乐主题的艺术快闪,以多种艺术形式演绎红色经典作品,献礼建党百年,致敬革命先辈以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参演团省委“永久奋斗的青春”主题话剧团课,在《把泪焦桐成雨》中饰演“焦裕禄”一角获“优秀演员”,受邀前往各市州、学校等进行宣讲。


红色传承:“赏红色经典 奏青春华章”学生社区文艺展演在紫菘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合唱团在教学楼开展红色音乐主题的艺术快闪,演唱《传奇》《追寻》,受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联官方平台关注,中国青年网转载,抖音平台同城热搜第1,浏览量破2000万


三是音乐视角解读革命精神密码。以红色音乐中的革命精神谱系研究视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探究。开展探源工程,深度访谈中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张列、《洪湖赤卫队》编曲人王秀峰、钢琴协奏曲《长征》创作者麻书豪等参编、创作、演唱红色音乐的现当代著名艺术家。策划《红色音乐中的革命精神谱系》《这十年·红歌青年讲》系列推文,指导学生党员围绕南泥湾精神、红船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谱系,赏析红色艺术作品,回望被记录在音乐里的信仰的光芒。组织艺术实践行观摩抗疫话剧《逆行》、黄梅戏《女国医》,感悟伟大抗疫精神和奉献精神,同学们深有感触,被动人的故事与动情的演绎深深感动。


艺术家专访:中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中国民族管弦乐(十大)杰出指挥家张列、《洪湖赤卫队》编曲人王秀峰、钢琴协奏曲《长征》创作者麻书豪


(三)主动传承,让传统文化从进校园到“浸”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思政教育的人文底蕴。学院注重通过中华艺术经典深刻阐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把文化自信教育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实处。

一是创新演绎“声”根中华文脉。以中秋、端午、新年等传统文化为契机,打造《喻见中国》《喻园戏曲节》《“森林之声”新年音乐会》《“国风国韵”中国器乐专场音乐会》等文化品牌,以民族室内乐、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交响乐、声乐等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年轻人喜爱的音乐语言,创新演绎经典和当代传统音乐作品,焕发传统文化的新鲜活力。

二是名师引领示范文化魅力。探索建立“驻校艺术家”计划,多位著名艺术家走进校园。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吴碧霞讲述红楼文化,携手我院合唱团、民乐团学子,由国家一级指挥张列执棒,同台演绎“梦系红楼”主题音乐会;“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现场亲授“青绿腰”等;国家一级指挥阎惠昌讲授《琴台·江城·水之声》,探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当代阐释;让广大学子获得情感的愉悦与心灵的感动,形成对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共情效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吴碧霞携手我院学子演绎“梦系红楼”大型主题音乐会


三是统筹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学院与武汉市多个教育部门、文艺单位如洪山区文化体育局、武汉市汉剧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音乐学院、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等进行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建立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进校园的联动机制。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之《京剧脸谱》《湖北大鼓的发展以及存续状况》《侗族大歌音乐会》,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组织观摩民族歌剧《汉水丹心》、龚琳娜国风音乐会、自得琴社朝代系列古曲音乐会等艺术实践行,聆听新时代的国音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世界上最古老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音乐会


(三)守正创新,让文艺创造从书写到抒写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化名片。学院持续探索用当代艺术语言彰显校园文化之美、传统文化之美、时代精神之美。

一是挖掘内涵活化华科文化之美。围绕“抗疫精神”,创作朗诵《在此》、小品《有你真好》,用艺术讲述我校师生全力战疫的故事;以“学在华中大”为主题,创作舞蹈《捧在手心的梦想》、短剧《追》,展现我校学子“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以云南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实例为主线,围绕“脱贫攻坚”精神,创作舞蹈《向阳而生》,讲述我校支教志愿者的初心使命。


原创舞蹈《向阳而生》展现我校支教志愿者远赴云南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的“脱贫攻坚”精神


二是古韵新调彰显传统文化之美。以传统与流行的跨界碰撞为切入点,创作了新民乐作品《水上踏歌》、《莫问归期》、《东方》、《濯海令》、《云梦泽》等,受邀在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展演,获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举办国风电子派对、《百鸟朝凤》中国吹打乐专场音乐会,将以传统音乐为核心的音乐语言,进行重新混合、架构,创造富于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展现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


原创民乐作品《水上踏歌》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栏目展演


三是学科融合创新科学家精神教育。服务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培养。创作音诗画《百年青年说》展现以茅以升、朱光亚、黄令仪三位著名科学家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参演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央视、央视频全程播出,受到新华网等媒体报道。艺术学院与物理学院、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等合办八期“听月”科学与艺术沙龙,开展了“嫦娥揽月,逐梦星空——中国航天探月征程、细推物理须行乐——李政道的科艺情怀、听音识数,赏乐辨形”等主题沙龙,建设通识选修课《音乐与物理》。打造《ARTSCI故事会》系列推文、《物理学家的喜剧五则》话剧表演等特色策划;用艺术彰显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


第六期“听月”科学与艺术沙龙:“嫦娥揽月,逐梦星空——中国航天探月征程”


二、创新做法

(一)用好寓美于德的“塑造器”

充分发挥美育在审美、铸魂、践行方面的优势,三维度四阶段构建美育+思政的育人范式:以传统文化增信,以红色音乐明志,以文艺创作践行的三维度实践路径,和强化主体文化情感,提升主体文化认知,塑造主体文化意志,激发主体文化行为的四阶段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从审美体验-文化认知-价值塑造-文化行为,在美的浸润中达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健康成长。



(二)用好守正创新的“孵化器”

创新是民族进步、文艺创作、人才培养的灵魂,学院聚焦三者的内在契合性和目标一致性,将中华文化基因与新时代音乐语言相融合,吸引更广泛的青年人成为参与者与建设者,以文艺守正创新激发民族文化、科学研究、自我成长等的创新发展,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三)用好学科融合的“催化剂”

以学科融合理念,持续整合多学科的美育资源,开展以艺术教育为主线,跨学科美育为突破口的“融合式”美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强化多学科知识整合、激发跨学科思维、扩大多视角认知,来加强美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工作成效

(一)党旗领航有力量的飘扬起来,各类成果丰富

学院将艺术温润心灵、洗礼精神的功能与思政育人相融合,以“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脉力量,在红色主旋律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学生在各行各业中永葆初心,勇担使命,有同学认为通过参与系列教育实现了“求其真、明以德、游于艺”的追求。近五年,学院学子受邀参演央视“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团省委音乐团课、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中国大学生音乐艺术节启动仪式等活动;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省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省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立项省部级、省级课题4项,发表CSSCI论文2篇;在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论坛、新时代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论坛、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等进行经验交流。

(二)校园文化有内涵的活跃起来,官媒高度评价

我院大学生美育实践教学基地入选校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有力支撑了“周周有艺术活动、处处有艺术瞬间、人人有美育体验”的浸润式美育校园空间建设,受到众多官媒高度评价,如“梦系红楼”大型主题音乐会被学习强国、极目新闻、长江云等报道;“森林之声”新年音乐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湖北日报等报道;“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被中国青年报、临翔文旅、微享蚂蚁堆等报道;校园艺术快闪受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联官方平台关注,中国青年网转载,抖音平台同城热搜第1,浏览量破2000万。2023年11月《人民日报》教育版以“华中科技大学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持续推进美育工作做深做实”为题报道我院美育工作。


“森林之声”——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新年音乐会

华中科技大学“追寻之声”文艺志愿服务队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美育帮扶

(三)创新动能有生机的澎湃起来,素养显著提升。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可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提升,并呈现出“学艺兼优”的特性。近五年,学院学子获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意大利萨维利奥·梅尔卡丹特国际单簧管比赛青年组第一名、香港紫荆奖国际声乐比赛综合类院校组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


责任编辑:马骁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