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西柏坡精神 | 典型人物 | 粟裕

粟裕

发布时间:2021-04-21 20:10:42

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领导人粟裕审时度势,以战略家的眼光建议中央,直接推动“小淮海”变为“大淮海”,既展示了粟裕卓越的政治军事智慧,也凸显出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胸襟和品格。早在1948年八九月间,粟裕在筹划和指挥济南战役的过程中,就反复考虑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的行动方向问题。9月24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淮海战役,在电报中提出:“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以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交通运输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电报还提出了战役的阶段划分、兵力使用与主要歼击目标。这是淮海战役的首次提出与设想。毛泽东、中央军委第二天就复电同意举行淮海战役,并提出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3-3淮海战役时的粟裕_UUID21551

淮海战役时的粟裕

10月11日,毛泽东起草了著名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确定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歼灭徐州刘峙集团主力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可设想两淮(淮阴、淮安)方面作战。并要求华野采用济南战役“攻济打援”的兵力部署模式,在战役各个阶段,均以一半兵力担负钳制与打援。这个作战方针与部署,即为常说的“小淮海战役”。

3-2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_UUID21551

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随着战场态势的发展,战役的规模比原来设想的要大。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将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两大野战军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协调作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威力。按照惯例,淮海战役总指挥应由粟裕担任。然而,粟裕在毛泽东、中央军委尚未作出由谁统一指挥的决定以前,即于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发出建议电:“……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此时陈毅、邓小平(刘伯承尚在豫西)已经到达郑州前线,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也在关注淮海战役中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的指挥问题。粟裕的电报来得正是时候,毛、周、朱当即研究同意。11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这就从组织领导上明确了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上进行战役协同,因而成为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

3-4粟裕、张震、陈士榘在研究淮海战役作战方案_UUID21551

粟裕、张震、陈士榘在研究淮海战役作战方案

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华野之敌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粟裕深深感到:现在东北全境已经解放,解放战争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仗怎么打,怎样能更快地给蒋介石以决定性的打击。11月7日,粟裕和张震根据当前敌情和全国战争的形势,分析蒋介石可能采取的方针,我军未来应采取几步作战方案和利弊得失。一致认为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必须当机立断抓住战机。粟裕连夜给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中原局起草电报,字字斟酌,反复修改,定稿时已是日出三竿了。粟裕和张震郑重签上名,让发报员即刻发出。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张震后来谈到“齐辰电”说:“在起草这份电报的过程中,我深为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此电中心问题是分析:将敌人主力抑留在江北逐次歼灭有利,还是将其赶过江南留待将来歼灭有利?粟司令不仅想到了下一仗下两仗该怎么打,而且想到了我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而且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各省的恢复问题。”

3-5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_UUID21551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

这是粟裕在淮海战役初期向中央军委提出的第三条重要建议。中央军委于9日深夜复电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把原来以歼灭徐州右翼集团敌军为主的目标,扩大到求歼徐州国民党军主力,把原来仅限于两淮、海州地区的作战,扩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区,也就是史学界所称的“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领导人粟裕审时度势,以战略家的眼光建议中央,直接推动“小淮海”变为“大淮海”,既展示了粟裕卓越的政治军事智慧,也凸显出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胸襟和品格。早在1948年八九月间,粟裕在筹划和指挥济南战役的过程中,就反复考虑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的行动方向问题。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