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核、数字为翼、队伍为基,突破“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困局丨2025年第1期第二组学习体会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切实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于2025年1月8日至10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1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专题研修班,旨在深入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170名思政工作者参加。全体学员通过专家讲座、报告分享、实地参观和实践交流等形式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学成果交流”专栏,陆续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专题研修班上的研学成果和心得体会。
突破“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困局
执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张佳
全国高校“一站式”专题研修班
2025年第1期第二组
本组学员通过讲座得到了赋能和指导,通过研讨会将所学与实践结合,踊跃贡献智慧,探寻社区建设良策。在各高校建设交流中不仅涉及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和经验,同时也针对共性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今后将聚焦这些问题深入剖析,全力探寻优化之策,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深度洞察建设困境
(一)党建引领融合困境
部分高校因传统党建组织架构与学生社区动态多元特质的脱节,导致党建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过往基于年级、专业构建的党组织体系,难以适应社区内学生跨学科、跨年级交流互动频繁的现实,高校社区党建活动局限于传统的理论学习与会议传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业困惑、职业规划等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因此陷入形式化的误区。这会使党建在社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减弱,不能有效发挥其在思想引领与价值凝聚上的功能,难以形成党建工作在社区育人环节的核心驱动。
(二)育人协同整合难题
部分高校存在激励机制缺失与职责界定模糊的双重困境,从而导致育人主体协同乏力。由于学生社区的考核评价大多未纳入学校既有的系统化激励体系,社区育人成果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中无法充分考量,易造成部分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忽视社区育人责任,辅导员精力分散、难以全方位投入以及行政人员参与度低、服务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同时,各育人主体在社区工作中的任务界限不明,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无法形成有机协同的教育合力,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诉求。
(三)数字赋能瓶颈制约
资金短缺与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数字赋能在学生社区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上存在困难,致使网络设施和数据处理设备无法及时更新。这就容易造成校内各部门数据系统繁杂、数据标准不一、接口不兼容的问题,阻碍数据流通与共享,使社区管理决策因缺乏精准数据支撑而陷入盲目。同时,部分高校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教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无法适应社区数字化平台快速的更新迭代,难以满足学生社区日益增长的智能化管理服务需求,制约社区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系统规划探索之径
(一)党建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党建引领模式,引入网格化党建管理架构。依据学生社区的功能区域、学生群体特点等因素,精细划分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内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例如,在学术交流频繁区域设立“学术先锋党建网格”,在学生宿舍集中区设置“生活服务党建社区”。通过网格党组织,精准开展贴合学生需求的党建活动,如组织学术研讨沙龙、宿舍文化建设评比等,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网格间的协同联动,构建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活动联办的合作机制,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同时,紧密对标教育部党建工作要求,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规范党建活动开展流程,确保党建引领在学生社区建设中稳健有力、规范有序。
(二)协同育人机制重塑
重塑育人协同机制,构建全方位激励与协作体系。设立专项育人奖励基金,对在社区育人工作中表现卓越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与表彰。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提升社区育人成果权重,激励多元育人主体积极投身社区建设。精准梳理各育人主体在学生社区的职责权限,制定详细的协同育人工作规范与流程指南。搭建一体化育人服务平台,整合学业提升、心理支持、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多元资源。例如打造“智慧育人社区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定制、在线学习资源推送、实时心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促进育人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协同发力,提升社区育人整体效能。
(三)数字基建强力赋能
强化数字基建与人才支撑,助力社区数字化转型。加大对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升级网络基础设施,购置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与软件系统。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的交换接口,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与深度分析。依托大数据分析结果,为社区管理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如精准识别学业困难学生、预测学生心理风险等。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与信息技术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培训、与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合作等方式,培育和引进兼具教育理念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技术团队持续创新,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优化社区数字化平台功能,如开发智能学习辅助工具、智能宿舍管理系统等,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三、特色探索实践路径
不同类型高校应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差异化的学生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型高校可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打造“科研创新驱动型”学生社区。在社区内设立科研实验室分中心、学术创新工作坊等,引导学生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组队解决复杂科研问题。理工科院校可聚焦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构建“工程实践应用型”学生社区。引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引进校内实训基地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工程技能与职业素养。文科院校可凸显文化传承与创意创新,营造“文化创意活力型”学生社区。开展文化遗产调研保护、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与创意表达能力。通过特色实践路径,激发学生社区活力,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通过参加此次研修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明晰了方向,更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未来,我们定将所学融入本校学生社区建设,以坚定决心突破重重阻碍,致力于让学生社区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不负育人初心。
来源:全国高校“一站式”专题研修班2025年第1期第二组学员心得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