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河北大学:多向聚焦 多元融合 推动文化育人新实践

河北大学:多向聚焦 多元融合 推动文化育人新实践

来源:河北大学 作者:王晓轩 发布时间:2025-03-26 13:42:13

近年来,河北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大宣传、大思政、大文化工作格局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学校连续两年获评河北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融通、滴灌育人成果连获2018年、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一、聚焦思想引领,以大宣传工作格局凸显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上率下,发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头雁”效应,建强理论学习辅导专家库,组织理论辅导、专题调研、交流研讨等,强化引领带动。出台《关于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指导意见》,以教师党支部为抓手,推动学习计划清单化、学习安排主题化、学习内容成果化。坚持点面结合,激发教师理论学习的“群雁”活力。建立健全教师分类培训体系,建成新入职教师“筑基”、中青年骨干教师“筑能”、全员教师“筑魂”培训体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家精神”“新时代河大精神”等融入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培养培训,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守牢育人阵地。聚焦课堂主阵地,建好“两个制度、一支团队”。落实党政干部定期听课查课制度,把好课堂教学正确方向;建好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划定课堂教学工作红线;抓好教学信息员团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倒逼教学质量提升。坚持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建章立制,出台教材管理办法、校内非公开出版物管理办法、期刊社“三审三校”管理办法,一体推进重点领域阵地建设,兜牢校园政治安全底线。教育部多次来校调研意识形态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壮大主流舆论。构建新媒体矩阵,推进13个校级媒体矩阵平台深度融合,指导全校249个新媒体账号建设,校级媒体年均发布信息4000余条,年均综合阅读量超6000余万次。坚持“讲好三个故事”:讲好教育教学改革故事,开设“线上教学大家谈”等专栏,全面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就;讲好教师躬耕教坛、学生勤学笃行故事,选树教学典型榜样,推出“河大师者”“育人模范”,以及“保研人物”等专栏,营造良好校园氛围;讲好以文化人的河大故事。深入挖掘励志考研的“食堂小哥”故事,自学英语的“网红保安”故事,90后“宝藏教师”故事,讲好教育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的新时代河大故事。

二、聚焦阵地建设,以大思政工作格局激发铸魂育人的内驱力、协同力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议重要议题、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建立思政课现场办公制度,全体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全部担任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在人才引进、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坚持立体化开好课程、多层面上好课程、多专业融好课程,形成以读经悟典为主题的“经典”里的思政课,以主课堂同大社会相结合的“行走”中的思政课,以及红色微电影特色的“胶片”上的思政课等思政育人品牌,推动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

二是全力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课程思政指导中心,在全校所有二级学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39个,实现上下联动,协同合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所有“专业课”。设立课程思政专题,建立思政课教师分片指导和联系制度,通过优秀思政理论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师典型示范课,激发课程思政创新活力,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局面。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3门,获批“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工作经验被教育部官网宣传推介。

三是持续抓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把“入口关”“考核关”“处置关”,建立师德师风“电子档案”,编制师德师风“负面清单40条”,制定师德失范问题台账,使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抓手,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完善“培—研—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体系,实施“马理论人才引育计划”“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科研项目孵化计划”,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聚焦内涵提升,以大文化工作格局延扩以文育人的生命力、创造力

一是创建更有品质的文明校园。坚持抓好文化“软”环境和“硬”环境,拓展环境育人工作广度和深度。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大学形象“IP”标识集群,校旗院旗、道路指引、雕塑铭石、文化艺术产品等校内文化标识更富内涵和辨识度。厚植尊师重教校园氛围,开展以组织为评价主体的“师德标兵”评选,以学术为评价主体的“教学名师”评选,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最喜爱的教师”评选,建立了多维度评价的教师荣誉体系。

二是打造更有温度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品牌在文化育人中的支点作用,打造形成品质高雅的“一院一品牌”“一月一主题”校园文化项目。连续多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校园传媒文化节、国际文化节、语言文化艺术节等,策划志愿服务实践月、书香校园读书月等,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企业家精神进校园,以及工匠精神进校园、体育精神进校园等,为构建五育并举育人平台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凝练更有内涵的大学精神。挖掘校史文化内涵,建好河北大学校史馆,探索将校史融入大思政体系的场馆育人模式,将“大思政课”搬进校史馆,把新生参观校史馆列为学生“第一课”和“必修课”。举办校史文化月活动,组织校史讲解大赛,排演校史文化剧,上线“云游河大”平台,形成“馆内+馆外”“线上+线下”校史育人体系。深入凝练“实事求是”校训精神内涵,举办校史校训研究座谈会、研讨会,凝练好、阐释好新时代河大精神,形成具有河大特色、燕赵风格、中国气派、国际视野的区域名校文化,构建具有河北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

责任编辑:韩叶秀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河北大学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大宣传、大思政、大文化工作格局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