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凝聚“一体化”育人合力,打造“五全”“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吉林外国语大学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1266模式”的“大思政”育人优势,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抓手,突破现有模式和物理空间的局限进行谋篇布局,把育人力量和资源下沉到学生社区,打造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学校特色的“党建全覆盖、队伍全下沉、空间全场域、学生全参与、服务全过程”的“五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切实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凝练出的“五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做法在全省高校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接待全省高校学工部长培训班参观交流,获批省级课题1项,在2024年全国民办高校创新论坛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发言。特别是经受住疫情防控的考验实现零感染和育人双丰收。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全覆盖”。以学校党委批复成立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为依托,构建了“矩阵式、全覆盖”的党建网络,持续推进“社区—楼层—区域—寝室”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学校党政领导入驻包保学生社区,思政力量和管理力量入驻包保楼层和区域,朋辈力量包保寝室,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学生党员旗帜引领行动落细落实到学生社区,设立学生社区党员先锋岗16个,挂牌旗帜党员寝室100余个,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广泛开展党总支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成了“商约晚七,新闻视界”品牌党日活动,开创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社区党建新模式,在“浸润式”的党建氛围中培养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
二是聚焦精准发力,实现“队伍全下沉”。学校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学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凝聚思想共识、完善体制机制,由学工部牵头,联合组织部、宣传部、总务处、保卫处、校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形成分级管理、权责统一、落实有效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统筹联动,不断将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推行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学工队伍全员下沉、专任教师分类下沉、后勤人员全时下沉,确保“一线规则”落细落实。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进社区,校领导将六级三包机制深化到“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校长接待日”等方式定期走进学生社区,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坚持重大活动、重要节点24小时在寝室值班。相关职能处室领导班子通过社区内讲党课、特色实践、专题培训、讲座沙龙等方式,与学生团体、党团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成长发展助力护航。按照“学生在哪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就拓展到哪里”的思路,建校伊始就建立了辅导员“五进”制度,每天都有辅导员在公寓值班,每周辅导员都要深入寝室,每周二为固定的辅导员寝室访谈日,推动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交流、交心、交朋友,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落实专任教师队伍进社区,推行专任教师担任楼栋多功能室学业导师,在社区进行学业指导、师生沙龙,开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等活动,充分给予学生“陪伴式”的成长指导。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重点考核选拔寝室长3000余人,大力推进学习筑梦小组2000余组,紧抓最小学习生活单元,实现360°无死角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业指导、成长发展助力护航。落实管理服务队伍进社区,畅通沟通渠道,打造了“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整改-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及时反馈、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形成了“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合力育人局面。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实现“空间全场域”。全校上下齐心,大力整合资源力量,全力保障“一站式”社区建设所需的人力、经费、物资等,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学校聚焦资源整合,实现空间全场域,优化形成了“2+5+N”格局。2是指线上线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同步建设发展,线上服务中心上线服务事项155个,其中服务指南95个,第三方系统服务33个,线上流程27个,线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立在金桥社区,金桥社区突出吉外特有的“桥文化”,以校园常见并深受学生喜爱的鸽子和松鼠为原型,衍生了IP形象桥桥和敦敦,同时构建了一系列桥文化为纽带的功能社区中心,分别为:致远桥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固本桥党建活动中心、笃学桥学业指导中心、悦心桥朋辈心理咨询中心、会通桥网络信息化中心、思远桥生涯指导中心、铸魂桥辅导员工作坊、修身桥学生自我管理中心,8个功能室涵盖育人体系内容,为学生成长成才架设金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像桥墩子一样基础扎实的栋梁之才;5是指世桥书院、九思广场、图书馆、体育馆(场)、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五个学生生活区域内毗邻的综合场域,打造五分钟“一站式”文化、医疗、生活服务保障圈;N是指宽品社区、信品社区、敏品社区、惠品社区、温品社区、良品社区、恭品社区等N个学生社区构成的“卫星社区”同步发展,优化各社区空间布局,每个社区配备党员活动室、自习室、心理咨询室、生涯指导室和辅导员值班室,做到了文化浸润全覆盖,空间效能最大化发挥,交叉互鉴共建共享,推进学校“卫星社区”融合发展,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了集师生办公、活动开展、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
四是聚焦学生主体,实现“学生全覆盖”。学校坚持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全面推进学生会、学生社团、公寓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和社团参与社区建设,围绕社区育人目标和公寓文化特色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激发“一站式”社区建设活力,实现学生参与“全覆盖”,形成了“1+2+7”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工作模式,每月开展1次学生生活服务信息反馈会议;每两周开展1次质检调研活动,形成质检调研报告反馈后勤服务中心,跟踪问题解决进度;每周7天针对接诉即办、勤工助学、学生医保、征兵咨询等事务服务工作开放业务办理窗口,自助服务区能够实现学生日常需要的及时性办理。学生社区每周发布社区周报,已累计发布19期,周均开展10次左右的社区活动和服务,涵盖了学生事务咨询和办理、党团活动、生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同伴教育、读书分享等维度内容,累计覆盖学生近万人,显著提升学生社区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进行学分量化,全方位记录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轨迹”,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写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
五是聚焦五育并举,实现“服务全过程”。学校围绕学生学习生活需求,践行一线原则服务学生,将“小”社区打造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学风建设进社区,让学生“学起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依托世桥书院和楼栋多功能室,广泛开展笃学化风深阅读展演、读书分享会、学习筑梦讲堂、教授有约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心理健康进社区,让学生“悦起来”。依托吉林省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室,深化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工作模式,强化寝室长心理支持和朋辈咨询员功能,将心理育人工作落实到最基层,第一时间发现宿舍矛盾和心理关注对象,及时解决倾向性、苗头性心理问题,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特色文化进社区,让学生“燃起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不同公寓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打造了以阅读养成为主题的“书香社区”,以运动自律、顽强拼搏为主题的“活力社区”,以心理解压朋辈互助为主题的“心悦社区”,以口语技能拓展为主题的“口语社区”,开展了阅读分享会、文化沙龙等活动,社区内设有心灵小屋、读书角、口语技能比拼站等阵地,深耕主题社区服务的文化特色,营造学生社区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劳动淬炼进社区,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开展“工匠精神”主题系列宣讲、“宿舍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楼宇为单位设立志愿服务岗,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本年度累计开展“社区讲堂”“书香社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四个板块活动180余场。同时,在楼长制基础上,健全“社区—楼栋—楼层—寝室”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安全稳定管理机制,探索24小时“安全护航”公寓安全管理模式,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校园安全稳定的前沿哨所。通过融合,将社区打造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努力构建集党建工作微体系、思想教育微体系、学风建设微体系、心理健康微体系、特色文化微体系、劳动安全微体系等“六微一站式一体化”学生社区工作新格局。
下一步,学校将全面对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要求,继续在强化工作协同、推进智慧化服务、加快社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社区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思政的前沿阵地、素质提升的实践园地、平安校园的样板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