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河北工业大学:“三强化”“三完善”赋能资助工作创新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三强化”“三完善”赋能资助工作创新发展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赵贺潘 发布时间:2024-06-25 13:54:21

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要求把“扶困”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高校在资助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应助尽助,加强对临时困难学生资助帮扶,保障资金投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资助育人效果。

一、强化精准解困,完善健全资助体系

精准解困,要利用大数据学工信息平台,建立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全流程大数据人物画像。将数字迎新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对全体新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多维度、多指标调查分析,提前精准认定新生中的困难学生,多措并举,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是工作前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针对新生开展“四个前置”计划:问卷前置、走访前置、调研前置、摸排前置。入学前,学校会对新生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提前摸排情况,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展实地家访和资助政策宣传,指导新生办理助学贷款。

二是精准认定,保障资助精准滴灌到生。基于学校学生工作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将困难学生隐匿特征显性化进行细分,给出直观、可视的数据展示,分析学生的消费金额、恩格尔系数、家庭经济情况、致贫原因等多项指标,以及学生“一卡通”消费的信息参数,构建受助学生认定和量化资助模型,进行受助学生精准画像,准确识别受助学生,推荐资助标准,实行分档资助,确保资助标准与困难家庭的需求相适应。

三是实时预警,及时开展资助教育。依托学生工作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信息的有效记录和统计分析,及时对贫困学生的异常行为做出实时预警。对于消费习惯突然改变、学业成绩下降、考勤作息不规律等异常情况,系统会发出紧急预警、学业预警和行为预警通知,以短信、邮件、报告等形式及时、精准提醒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精准预警,及早介入。

二、强化全员参与,完善资助育人培养机制

一是做好“资助+心理”育人。大一阶段在实现“三个全覆盖”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格外关注受助学生心理健康。由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等学工队伍从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树立信心等方面给予指导。围绕受助学生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改变日常说教、提要求、下命令的思想引导方式,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

二是做好“资助+学业”育人。任课教师、班主任、学业导师最容易关注到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学习情况,也最容易从学科专业的角度给受助学生予以点拨,因此,各学院为重点困难学生群体配备学业导师,每学期开展谈话、帮扶、学业指导,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定期对受助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专业知识掌握、课程表现等给予评定评估,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三是做好“资助+就业”育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对受助学生开展专题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对受助学生就业及就业后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回访受助学生就业情况,及时收集、宣传受助学生就业典型经验。

三、强化政策宣传,完善学生“回馈”方法渠道

一是发挥受助学生返家乡宣传作用发挥。通过讲述自身受助过程向家乡同样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讲清国家政策。

二是发挥优秀学生榜样示范作用。在征求受助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受助学生典型成长事迹汇集成案例集,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榜样,树立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优秀典型。

三是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宣传优势。在开学季、毕业季、评奖评优之时,做好资助政策、受助学生优秀事迹、就业创业政策等宣传,为受助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资助育人是新时代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培养方式、拓展资助政策宣传途径等创新方式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新视角,既帮助经济困难家庭摆脱贫困,又帮助受助学生见证国家发展、参与国家发展,将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最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马骁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要求把“扶困”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高校在资助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应助尽助,加强对临时困难学生资助帮扶,保障资金投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资助育人效果。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