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山东农业大学:打造“红绿交融”特色思政课,提升铸魂育人成效

山东农业大学:打造“红绿交融”特色思政课,提升铸魂育人成效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山东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4-06-20 17:41:29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不断强化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彰显“红绿交融”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扎实成效。

一、把爱农情怀融入思政课教学目标

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牢牢把握其价值属性,将爱农情怀教育融入每门思政课教学目标,将中国特色“三农”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与辉煌成就等融入课堂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和使命担当,厚植爱国情怀和爱农情怀,发扬吃苦精神,练就兴农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将绿色元素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学校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本硕博分层次设置必修课,开设了“四史”类选择性必修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以习近平关于“三农”重要论述和更多的涉农案例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以生态文明研究成果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托“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教学团队开设《人与自然概论》公选课,立足全球生态治理,以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主线,通过带领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历史,明晰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三、以“红绿交融”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讲好新时代故事,特别是涉农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思想道德与法治》创新了基于慕课的“N+4+3”混合式教学模式,聚焦时事热点和学习的难点疑点痛点,积极利用校本资源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传递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维统一,该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思政课“金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创新了“N+PT”问题链合作式教学,坚持问题驱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主线设计问题链,通过“三农”故事增强思政课粘性,实现政治话语、教学话语与“三农”话题的有机衔接,学生主体地位显著提升,教研成果持续产出,成功打造出具有“红绿交融”鲜明特色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山东省思政课“金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往精处”导读 N 篇经典,“往深处”探索 10 个专题教学,“往活处”开展 2 次翻转课堂,结合数字化工具、在线测试等,实现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该课程被评为山东省思政课“金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积极利用校本资源,依托“初心课堂”、校史馆等平台,推动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

四、以富有农科特色的实践形式完善思政课实践体系

打造两个品牌课堂,一是“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乡村变迁初心课堂”突破传统教学场景单一性,全方位拓展教学空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以详实丰富的图片构建“行走的思政课”,突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乡村变迁中的初心使命和荣膺担当,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二是打造了“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与青年使命担当”同城大课堂,挖掘梳理泰山历史文化、泰山挑山工、泰安红色资源中承载的德育价值,加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课程作为牵头单位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清单。此外学校举办的“耀动青春,我爱思政”微视频展演,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描述“真善美”、展现文明新风尚短视频,激发了青年学子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作品获全国高校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优秀奖2项、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优秀奖1项、获全国高校大学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二等奖1项。同时学校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 “万名学子联万村”乡村大调研,有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彰显了 “红绿交融”特色,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加深了对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和感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把握更加深刻。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凝练提升“红绿交融”特色,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课堂,实现从“低头课堂”到“抬头课堂”再到“点头课堂“的转变,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马骁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不断强化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与农业院校“绿色元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彰显“红绿交融”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扎实成效。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