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用好红色场馆资源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用好红色场馆资源 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作者:桑正 发布时间:2021-10-22 13:56:21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场馆见证党的苦难辉煌、记述党的优良传统、蕴含党的红色基因、承载党的丰富红色资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系列重要论述讲话精神,上海建桥学院打造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等红色资源场馆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场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整体推进场馆育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体内循环”走向“体外循环”,构建起以红色场馆为载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一、立足学生主体,遵循规律构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红色场馆实践育人机制。学校根据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既充分发挥教师在场馆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场馆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培育了一支校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老师、校内学生和校外中学生群体的志愿讲解员队伍,通过把红色场馆“实践课堂”中的学生培养成“红色讲堂”中的讲师,实现由内而外的思政效果的外溢。学校改变思政课堂传统形态,拓展思政课堂的物理空间,把校内红色场馆打造成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沉浸式课堂。依托雷锋馆开发校本特色中国系列课程《奉献中国》与《中国奉献精神溯源》,依托党建育人馆开发党史特色课程《建党百年英模谱》,真正实现红色场馆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以红色场馆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机制形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设了有力抓手,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二、完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推进红色场馆全面融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场馆育人格局。学校以雷锋馆为载体,把培养“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雷锋式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党建育人馆和国政馆为载体,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新人。学校成立党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场馆育人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三馆育人实施方案,从生源特点、办学定位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育人的新路。学校将学生接受场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将场馆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要求每位大一新生“参观一次雷锋馆、读一本雷锋日记、做一次雷锋志愿者”;将场馆教育作为入党的必修环节,要求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采访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访谈一位雷锋奖获得者、做一次场馆讲解员”;将场馆教育作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必选项目,要求每位示范课负责人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围绕红色场馆设计各具特色的实践项目。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改革,红色场馆已经成为撬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的杠杆,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法宝。

三、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构建打造“开放共享”“协同推进”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场馆育人枢纽。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将红色场馆建设为“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基地,与临港7所中小学签订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共建协议。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大中小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针对不同群体,学校马院和中小学共同编写适合不同群体的红色场馆的现场参观教学课件,共同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场馆实践教学课程。场馆实践教学课程坚持任务导向,红色场馆的精品资源加上任务导向型的实践教学设计,更好地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开门办思政,打破校园围墙,接待临港地区的中小学生参观学校的三个场馆,邀请雷锋班班长为临港地区的小学生生动讲述雷锋故事。通过多年的持之以恒建设,坚持不懈推动,学校三个红色场馆已经成为临港地区乃至整个浦东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殿堂。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上海建桥学院打造雷锋馆、国政馆、党建育人馆等红色资源场馆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场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整体推进场馆育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体内循环”走向“体外循环”,构建起以红色场馆为载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