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干部下沉、数字赋能” 以党建引领校园治理的实践做法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夯实、力量下沉、资源激活、数字赋能、三治融合”的总体要求,持续完善党建引领校园治理,驰而不息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校园治理的新格局。
构建“三级联动”体系,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化学校党委领头干。学校与南理工紫金学院、南财红山学院、省工商联、省总商会签订党建联盟协议、与南京市工商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仙林街道签订区域共建共治校地合作协议、与龙潭街道开展“一校一街一品”校地共建项目,共建博士工作站、大学生实践基地,选聘企业副总、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推动政产学研对接。二是二级党组织带头干。二级党组织带领基层党支部依托教学科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学生培养与街道、社区、行业、企业、产业链等135个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了党建联建共建。以书记项目、“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抓双促。三是基层党支部迎头干。依托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职能设置基层党支部,将基层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划分到专属支部网格内,明确职能和分工,建立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为各级党组织搭建协同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绘就党建引领校园治理“同心圆”。
提升“三支队伍”质效,推动力量下沉。一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主动开展“六联系”,即联系一个学院、联系一个专业、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名学生、联系一个党支部、联系若干企业。明确党委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行政部门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联系学生。主动建立常态化联系学生机制,主动走访学生宿舍,走进学生集体,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心理压力、生活困难、就业难题。二是履行纪委监督责任。制定《纪委委员联系二级党组织工作规定》,要求纪委委员在学校党委和纪委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并根据此规定和具体分工安排,通过联系基层党组织,督促二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监督护航治理效能。三是推动“十员”力量进社区。学校秉承“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校内校外联动,积极引导推动校院两级领导、辅导员、党政团干部、思政教师、优秀专任教师、行业专家、校内外安全教育人员、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后勤服务人员构成的“十员力量”下沉一线,做到十员力量下沉“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教育服务“零距离”。
锚定“三个维度”发力,强化数字赋能。一是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学校党委通过建立“三纵四横”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引领”、“筑基”、“增效”三大工程,打造“一院一品”、“三型两化”、“初心行动”三个党建品牌,建设“四位一体”党建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1331”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形成责任一贯到底、事业担当作为、质量全面提升的党建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快数字融通管理。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将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完成各类数据采集、汇聚、分析、转换、清洗、治理等功能,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学校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始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师生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聚焦师生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开展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我为师生办实事等活动,结合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一项一项整改、一条一条落实,让师生真真切切感到变化、得到实惠。
“干部下沉、数字赋能”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推动力量下沉,才能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以更高标准打造党建引领校园治理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