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7102 | 十大育人工作成果系列特色专题 | 资助育人 | 北方工业大学:精准施策 精准发力 努力实现精准育人

北方工业大学:精准施策 精准发力 努力实现精准育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邝洪波 高国伟 发布时间:2019-11-01 14:32:29

北方工业大学地处北京市美丽的西山脚下,现有11个学院,43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0760人。学校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6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4.5%。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办对学生最好的大学”的宗旨,秉承“敦品励学,才德并懋”的校训,认真履行“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郑重承诺,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真情关爱”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向善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秀群体,在校风和学风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获评“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两人荣获“北京市学生资助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个人’”。

一、育人为本 打造资助工作体系升级版

(一)建立了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应助尽助”

学校高度重视资助工作,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北方工业大学国家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规范管理、抓好落实,确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学校修订了《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奖助学金标准。根据新标准,合并计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在校生一学年最高获奖助学金总金额可达26000元。此外,学校自2008年起每年从自有经费中单独划拨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充分确保了这一群体无后顾之忧。

(三)注重分类育人,提升学生成长动力

学校对不同群体、不同成长特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施策、分类引导、分类育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对适应良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通过扩大宣传、树立榜样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了这部分学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对内心自卑、发展愿望强烈的学生,学校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充分的信任,注重对他们的发展性资助。同时为缓解这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加强一对一深度辅导,大学四年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专门老师进行跟踪谈话,一对一引导其成长的方向,解决他们自我成长中的困难,提升他们自助能力。

对适应不良、学业困难的学生,学校除给予经济资助以外,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关键。各学院辅导员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了不同层次的“1+1”帮扶活动,来帮助这一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自信。学校下大力气通过各种帮扶平台,对这些学生开展“三引导”活动,从导思想、导学习、导成长三个层面对学生开展身心教导、学习指导、思想引导。

二、多措并举 不断延长助困工作手臂

(一)设立济困奖学金,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为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学校专门设立济困奖学金,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4000元。该奖项的设立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推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学风建设。

(二)以“自强社”为平台,促进学生自强成才

学校于2002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新长城北方工业大学自强社”。“自强社”弘扬“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真情关爱他人,以行动回报社会,通过组织开展“爱心支教”“红蜡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同学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通过“自助―他助―助人”的良性循环,实现了这一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提高”。

(三)聚焦学风建设,发挥榜样示范和朋辈教育作用

学校注重榜样示范和朋辈教育作用,建立了困难学生“学霸讲堂”讲师团,将专业学习优秀、竞赛能力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起来,培养他们从事课程同步辅导工作的能力。这些同学为全校学业困难的学生开“网络视频课”、公共大课堂。这些课堂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有力带动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发展。讲师团的学生也通过这种形式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自身能力。

(四)汇聚校友力量,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的校友十分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友谢付正先生设立天一助学金,每年资助20名学生;校友刘东等9人设立鲁班助学金,每年资助10人,校友张捷设立天汇奖学金,捐赠金额100万元。这些校友的爱心让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吸取了满满的正能量。

三、精准发力 努力实现精准育人目标

(一)挖掘勤工助学岗位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奋进向上

学校专门设立了勤工助学基金,并努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挖掘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目前全校共设有1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同时注重勤工助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所有勤工助学学生广泛开展了以提升个体文明素质、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三提升”体系化培训工作。

(二)实施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与时俱进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学校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对于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提升英语水平、提升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2017年受助的19名学生,9名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10名学生完成预定的能力提升目标,2018年有50名学生加入该计划。

(三)家校协同,为实现精准育人奠定良好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政府部门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利用寒假和暑假时间,组织开展了“精准资助基层行”学生家访活动。对学校认定的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被学校录取的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计划新生家庭进行家访。近3年学校共组建了20多个走访小组,先后走访了新疆、广西、贵州等地区80多个学生家庭。

(四)开展“送温暖”活动,让学生感受国家和学校的温度

学校十分关心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及时为他们送上学校的温暖,例如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孤残学生、受灾地区的学生,家庭和个人突发变故、生活出现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急需返乡过春节的学生资助回家路费;对在春节留校学生开展“年夜饭”和赠送大礼包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了“对学生最好大学”承诺的温度。

(五)探索“互联网+资助”,提升工作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努力探索“互联网+资助”,研发了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实现资助工作信息化;开设新生绿色通道网上申请和审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充分利用校园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对于明显低于平均消费水平的学生,及时进行资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解决。

四、捷报频传 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资助工作有效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个群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连续多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都超过了80%,成为学校优良学风带动的主要群体。资助育人效果明显,考研升学、竞赛获奖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表现突出。

(一)拉动学风,学业成绩优秀

近3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6.65%、85.11%、83.96%,远远高出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奖比例。近3年国家奖学金评选中,共有3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评,占全校获奖总人数的50.72%。

(二)提升实践能力,考研、竞赛成绩突出

学校最近3届毕业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分别占全校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37%、35.13%和38.89%,远远超过全校平均30%的考研升学率。近3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奖人次分别占获奖学生比例的27.19%、31.59% 和32.11%。

(三)培育榜样力量,典型案例层出

近几年来,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涌现出一批思想进步、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先进典型。先后涌现过保送清华大学的学习之星罗琳,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国奖之星赵美玲,考出442分的全校较高分考研之星刘强。学校在全校万余名学生中评选出的12名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有5名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来源:2018年6月25日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杨璐遥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