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1 | 读懂中国 | 通识课程 | 世界遗产在中国

世界遗产在中国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邓爱民 发布时间:2022-01-04 14:32:54

由工商管理学院的邓爱民教授、王子超教师共同开设的“读懂中国”系列全校通识课《世界遗产在中国》,自2019年秋季开课以来,将思想政治、爱国情怀与遗产讲解有效融合,受到我校广大本科生的欢迎。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52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与文化价值,青年大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解读这些世界遗产,有助于丰富头脑、开阔眼界、研究和借鉴历史,更好地“读懂中国”和培育爱国情怀;同时,有助于厘清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思考“世界遗产+旅游”的良性发展模式。

中国4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成就,在遗产的认定和保护上逐渐向世界接轨。按照世界遗产的定义,中国的众多世界遗产属于“人类罕见的并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其文化内涵与生态价值普及型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重要推动力。

《世界遗产在中国》课程有别于传统的世界遗产课程,其立足于在通识课中根植“国家自信”、“家国情怀”,通过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将世界遗产教育与中国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解读、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本土特色相结合,开创培育大学生爱国使命的精神家园。

本课程在近三年的建设中,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多项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课堂吸引力,包括模拟篆刻、原真皮影戏表演、朝鲜族农乐舞表演和热尔艺术绘画。选课学生们积极参与,呈现出了很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


课堂剪影:



作业展示: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