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双重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认识、解读和深刻领会沂蒙精神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开拓了新视野。过去,社会各界在研究、解释和宣传沂蒙精神时,大多从沂蒙民众支前抗战的角度切入,多从人民的视野进行拓展,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则拓展了解读沂蒙精神的宽度、广度和深度,是对沂蒙精神内涵和外延新的锤炼和升华。基于此,我们应该从沂蒙精神话语体系的双重性和沂蒙精神时代价值的双重性等内在逻辑全面认识和深刻解读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
话语体系的双重逻辑
话语体系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和完善。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广泛吸纳各界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成果,结合沂蒙人民在实践中的新经验、新创造,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一表述揭示了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并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不仅深刻论述了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也指明了沂蒙精神的先进性,也就是党在沂蒙精神生成中的重要塑造角色。政党和群众是沂蒙精神话语体系的双重逻辑。沂蒙精神最根本的双重逻辑关系表现为党群、军民鱼水情。
爱党拥军
奋斗奉献的大爱品格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任何精神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民众。沂蒙精神正是由生活在沂蒙热土上千千万万个普通而伟大的沂蒙人共同缔造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参战人数占沂蒙总人口的28.6%,牺牲人数占参战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数字背后是沂蒙人民对党的满腔热情和对人民军队的坚决拥护。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宁可牺牲自己孙子也要拼命保住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个人性命安危也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沂蒙六姐妹……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爱党拥军的沂蒙民众的缩影,是沂蒙精神鲜活的底色,是沂蒙精神亮丽的名片。
革命战争年代,虽然民众的生活环境异常艰辛,革命任务也异常艰巨,但是沂蒙人却自发自愿地倾尽仅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革命,拥护党和军队,把“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精神意蕴抒写到极致。正是因为沂蒙人民倾其所有对党热爱和对军队的支持,正是因为这种大爱品质才有了一次一次以少胜多战役的力量来源和精神支撑。正是因为这样,陈毅元帅才充满深情地感慨道:“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人民第一
为民爱民的大仁情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利益至上、全心全意为民谋幸福是永不变的政治本色。当沂蒙人在最艰难、最困苦、最无助之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给他们点燃了希望,指明了方向。为了尽快让备受压迫和侵略的沂蒙人得解放,无论沂蒙根据地的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沂蒙地区的安宁和民众的幸福。正是这种不畏牺牲为人民,不畏艰辛保民安的大仁情怀,才赢得了民心,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树立了党的光辉形象。
敢于担当辟新径,一切为了民众利。除了战场上的视死如归,党在根据地建设方面无不体现着为民爱民情怀。党在沂蒙根据地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尽可能减轻民众担负的公粮负担。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除了正规化的学校,夜校、识字班等也成了民众接受教育、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民众看在眼里,认可在心里。正如黎玉所说,中国共产党人要毫无保留地为群众的一切而努力,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群众利益。
沂蒙精神
时代价值的双重逻辑
坚定信念跟党走。民众之所以能倾其所有支持革命、拥护党和军队,正是因为对党和军队的高度认可,这种认可是自愿的、自觉的。所以民众才把党当作大救星,内化为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坚定信念跟党走,明确前进方向。沂蒙精神厚植于对党的高度认可,新时代也必将坚定跟党走的信念。面对大风大浪不动摇、面对一切不利于党的言行不让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一切向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靠拢。党就像灯塔一样,我们只有沿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才不会迷失方向。坚定信念跟党走,发扬大爱品格。沂蒙精神与沂蒙人民的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无私奉献的大爱品格相伴而生。在新时代,沂蒙人民会把这种大爱品格发扬光大。不仅坚决向党中央看齐,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而且要更加热爱党的各项事业,做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
为民初心永不改。在沂蒙精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党始终不改群众利益大于天的为民爱民情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利益大于天,这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底色,是永不改的政治初心。十九大报告全文3.2万字,人民一词出现了203次,居十九大报告高频词汇的第二位,足以证明党坚持为民初心的坚定信念和不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只为带民翻身做主人,为民谋幸福。把民众刻在内心最深处,这是每一个党员的使命和义务,更是责任和担当。群众利益大于天不能仅仅是在纸上画画,在墙上挂挂的大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必须提升的为民服务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党员的为民服务本领提出高标准和新要求。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组织是一个堡垒。新时代,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将沂蒙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是每个党员应尽的职责。同时,党员干部应该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体解读和宣传沂蒙精神,展现新沂蒙人的情怀和风采。
(原载2018年11月15日《大众日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