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沂蒙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陈毅担架队

陈毅担架队

发布时间:2021-04-24 09:18:48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沂蒙人民全力支前,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铁壁铜墙。独轮车推出了共和国的江山,五星红旗浸染了沂蒙人民的血汗。车轮滚滚,犹如奔腾的洪流,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胜利前进 。

1

解放战争开始时,山东就组织起各种各样的支前民工队伍,有小车队、担架队、挑工营等,随军执行战勤任务。在这众多的支前队伍中,有一支来自平邑一区的担架队,转战南北,冒着枪林弹雨,舍生忘死救护伤员,多次立功受奖,获得了“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平邑一区的担架队于1946年9月初组建,有354名民工,68副担架。这个担架队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等著名战役,胜利地完成支前救护任务,受到上级多次通令嘉奖。山东军区曾这样评价过平邑一区担架队:“平邑一区担架队是真正的模范,表现了解放区人民斗争的力量和英勇精神,不管怎样艰苦,始终不动摇,照顾伤员好像自己亲人一样。”

平邑一区担架队第二中队队长高启文是陈毅担架队的优秀代表。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支前举世闻名,但由于当时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那个年代拍摄的照片并能保存下来的很少,影视纪录片基本是空白。幸运的是,在当年苏联摄影队专程来中国拍摄渡江战役时的电影胶片资料里,高启文有幸成为我们沂蒙支前有活动影像纪录的人。在苏联纪录片中,“陈毅担架队”第二中队队长高启文在庆功大会上,双手接过“英雄榜样”的锦旗,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陈毅担架队”的事迹由此远播海外,而今,这一珍贵的影像资料成为沂蒙精神的又一历史见证。

解放战争中,高启文长年参加担架队、运输队,抢救伤员,运输物资,转战南北,屡立战功。1946年9月,为支援鲁南战役,平邑一区担架大队开赴前线,高启文任第二中队长。他以身作则,勇于吃苦,不怕牺牲,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同年10月,担架队奔赴傅山口战斗前线,担负抢救伤员的任务。在两天两夜时间里,他们转运伤员4次,行程500余里。一天,高启文带领4名队员和1副担架来到前沿阵地石棚下。这时,他发现前方不远处一名战士中弹倒下了,敌人正用机枪向伤员扫射。高启文对伙伴说;“我们绝不能叫伤员再受第二次伤;你们做好接力准备,我去把伤员抢下来。”当他冲到伤员附近时,敌人加强了火力封锁,“咕咕”叫的重机枪子弹从他头顶掠过,帽子被子弹击穿,随风吹走,但他毫不畏惧,继续前进。突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崩起的石块砸破了他的额头,顿时血流满面,手也被划破了。高启文忍着剧烈的疼痛,终于爬到伤员身边,用右胳膊肘撑着地,左胳膊夹抱着伤员,爬进瓜棚隐蔽起来。在向后方转运时,他带领中队2天2夜往返500多华里完成了任务。据统计,平邑一区担架队在抢救伤员过程中,共有49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年《大众日报》有过对他事迹的报道。报道中说,高启文在抬伤员的过程中,伤员要大小便,高启文就用自己的喝水缸子、席帽子给伤员接大、小便,并把自己的被子给伤员盖,还用自己节余下的钱给伤员买一些营养品,他还提出了“先伤员、后自己”的战斗口号,在他的带动下,中队涌现出来好多待伤病员亲如兄弟的支前模范。

1947年2月,高启文带领48名队员抬着9副担架,参加莱芜战役,历时38天,抢救伤员39人。有一次担架队行进到一个村庄的场园处,场园上有3垛干草,停放着9辆装满炮弹的小车。担任“瞭望哨”职责的林传德同志突然发现3架敌机飞来,急忙发出防空信号,队员们就地疏散隐蔽。敌机疯狂扫射,掷下两枚炸弹。场园里的草垛立即升腾起黑烟,燃起大火,眼看就要烧到装满炮弹的小车,十分危险。高启文不顾个人安危,跳出隐蔽地,招呼其他队员迅速把载满炮弹的9辆小车全部运到安全地带。在这次保护弹药的行动中,有6名队员壮烈牺牲,4名队员身受重伤。战后,该担架中队获奖旗1面,高启文被评为一等担架模范。

2

此后,高启文又参加泰安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宁战斗、沙土集战斗,荣立一等功。1948年1月总评时,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支前担架英雄”的光荣称号。同年9月,高启文任担架连长,参加济南战役,转运伤员和战利品,历时36天,战后被评为一等模范。11月,他随平邑一区担架营参加淮海战役,任运输连指导员,战后被评为一等运输模范。在高启文的带动影响下,平邑一区担架队功绩卓著,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以高启文为代表的陈毅担架队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抬担架、救伤员,运送军需物资,是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奋勇支前、支援革命的优秀群体之一。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是当年曾在沂蒙山区驰骋战场的陈毅元帅发自内心的感慨。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始终不动摇,照顾伤员好像自己亲人一样。”平邑一区担架队第二中队队长高启文是陈毅担架队的优秀代表。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支前举世闻名,但由于当时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那个年代拍摄的照片并能保存下来的很少,影视纪录片基本是空白。幸运的是,在当年苏联摄影队专程来中国拍摄渡江战役时的电影胶片资料里,高启文有幸成为我们沂蒙支前有活动影像纪录的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