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是我国高校及院系最重要的治理主体,也是我国高校及院系现代治理体系最鲜明特色和最根本优势,更是推进我国高校及院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及院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党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求也有所调整。新时代随着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我们党对高校建设发展规律认识也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发展之路日益清晰,对高校及院系党组织在办学治校、管党治党中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也面临系列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在治理视域下院系党委工作发挥最优效能是个重要且紧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高校院系党组织的职责要求之历史考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探索并坚定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七十多年来,为促进和保障高教事业健康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和高校发展实际,我们党对高校院系党组织的责任要求进行不断探索、尝试、总结、调整,经历了新生政权下的起步摸索期、改革开放后的调整探索期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稳定发展期以及新时代变革走向深化发展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革命政权接管了高校,高校实行校—系两级体制,全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当时党员人数少,符合条件的系成立党支部或党总支,国家对高校系党组织的要求没有明确特别的表述。1950年8月国家政务院《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提出了高校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系党总支则“通过政治工作保证系务委员会决定的教学及行政任务的完成”。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企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应领导和监督本单位行政机构和群众组织。1958年9月中央明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的基础上,确定了系也实行党总支(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的系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条例(草案)》(“高教六十条”)调整规定了学校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基础上,确定了系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系务委员会是全系教学行政工作的集体领导组织,系党总支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团结和教育全系人员,贯彻执行学校党委会、校务委员会的决议,保证和监督系务委员会决议的执行和本系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表述上从原先“领导和监督”变为“保证和监督”作用。“文化大革命”发生后,高校及院系党组织正常作用发挥遭到了破坏。这个阶段是我国高校从解放前的英美模式向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转变期,我们党对新中国高等学校建设在理论上存在空白、实践上缺乏经验,而且高校总体规模偏小、党员规模不大,办学治校主要是借鉴苏联办大学经验,建立校—系的统一集中管理模式,系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纯粹执行学校决策的教学行政机构,对系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实践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摸索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部颁布“高教六十条”修改稿,提出了系实行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系总支委员会(分党委)领导全系工作,贯彻执行校党委会的决议,讨论和决定系内重大问题,报校党委会批准实行,从而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对加速推进“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大背景过程中,强调了“党政分开”,198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调整改革和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院系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总支委员会(分党委)主要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起保证监督作用。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由此院系党组织的要求和作用发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种改革方向实行了近十年,从学校到院系实际运行中又削弱了党组织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不断传播,导致教育事业出现了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动荡,由此后来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阶段是“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推进改革开放,层层实施简政放权,大力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强调了党的领导,又出现党组织包办行政事务过多,强调了院长(系主任)负责制,又削弱了党组织的作用,对院系党组织的要求和作用发挥处于党务和行政简单机械“两分法”的非此即彼调整探索期。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十多年调整探索的经验教训后,1990年7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高校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提出了院系党总支(分党委)是院系的政治核心,要“参与和配合”行政工作。1996年3月中央正式颁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院系党总支(分党委)强调了“要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改变了原先的“参与和配合”表述,并在其他相关文本中明确院系党总支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党总支和行政既有分工又要合作,应当共同做好工作,而且规定了讨论决定重要事项的机构是党政联席会或院系务会议,并明确了院系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应该参加会议。此后,各省市和高校根据实际认真贯彻《条例》,推进院系决策机制的新实践探索,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逐渐淡化了院长(系主任)负责制的表述,凸显了党政分工共同负责,明确了院系党组织在各项事业发展中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群众工作等。2010年《条例》修订后,第一次正式明确院系党组织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明确了院系党总支(分党委)除原有责任要求外,对参与院系行政班子配备选拔和本单位干部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也做出规定。这个阶段是经过新中国成立后40年的发展,尤其在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总结后,院系党委在内部治理体系中的要求和实践得到了稳定发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的内涵不断丰富,院系党政联席会制度逐步明晰化,党政共同负责的问题更好落实逐步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深入探索。
二、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委工作效能要求的深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面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和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对高校及院系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也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在治理视域下,对院系党委工作效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高校院系党委必须要深刻认识随着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治校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两个结合”,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鲜明地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之论断,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形成涵盖了六方面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深化认识了党的领导“是全方位领导,覆盖各类组织主体”,“是全领域领导,覆盖各项事业”,“是全过程领导,覆盖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拓展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内涵,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事业及相互关系的内涵理解,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主线和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使得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内涵规律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实践探索发展得到了新突破。在这个大的逻辑背景下,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发展之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高校院系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理论认识得到了新发展、思维思路实现了新转变,对院系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以及考察高校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给予高校师生回信以及其他对高校有关工作作出了系列指示批示,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之道以及办学治校、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二)高校院系党委必须要把准正确的办学方向,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院系办学之道大学本质上是世界性机构,办学治院具有世界普遍性的规律,要尊重学科建设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优秀的院系一定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但“大学是一个具有坚固的民族根基的国际组织机构”,我国大学不仅“办”在中国,而且“长”在中国。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但“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院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形成优良院风学风;必须贯彻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院系的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高校院系党委必须要能推动支持保障改革发展,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院系伟大使命院系是高校基本组织架构,是高校基本学术育人共同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高校责任使命最主要最直接的承载主体。所以,院系党委的使命就是要把党的要求体现到院系各方面事业中去,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塑造院系文化,提升办学治院能力水平,推动支持引领保障院系改革发展;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类重大问题,推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传承和创新精神文化,做好资政服务等,在各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要抓牢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院系要始终在教育强国、民族复兴中回答好自己的答卷,解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锤炼品格、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四)高校院系党委必须要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新要求新部署,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院系党委要坚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推进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要把党的领导、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领导统战和群众工作等其他重要工作全面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内容,全面贯穿于院系治理体系和各项工作之中,实现内涵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真正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院系党组织的基本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思想、群众工作的优势,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师生组织力以及院系号召力,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院系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
三、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委工作实现最优效能的着力点和发力点
高校院系党委要以宽视野、高站位、循规律、明思路、实基础、强实效为工作要求,按照院系办学宗旨和目标,把院系党委履行的责任和担当转化为把方向、抓班子、带队伍、夯治理、塑文化、凝人心、促发展,发挥保障、支撑、推动院系事业健康发展的作用,聚焦工作着力点,找准发力点,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建设的最大优势转化为最优治理效能。(一)抓关键:强化修炼修身与激励约束相结合,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其“精气神”直接关涉到院系的风气氛围、发展方向、发展状态。班子讲政治懂教育,院系就能正航向、不走偏;班子有格局有境界,院系就有发展的空间和机缘;班子有气象有激情,院系就有希望、有生机活力。要从班子的选拔配备、班子会议决策运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等工作的精心组织以及日常经常性谈心提醒协调制度和班子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强化,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推进 “讲政治守纪律、善学习能团结、有格局行务实、扬正气敢担当、懂学术明育人、想做事会做事、有公信力有感召力”的坚强党政领导班子团队建设。院系各类参与公共事务的干部,包括经过一定程序产生的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或学科负责人、研究平台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学术评议机构成员、党政群团及其他治理主体成员等都是院系办学治院、推进事业发展的骨干,其素质、视野、格局、公正心、责任心和大局观直接决定着院系内部治理运行的质量和水平。要从选拔、教育、管理、监督等环节入手,下功夫推进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强、顾大局能奉献的各类骨干队伍建设。(二)抓根本:提高站位把握大局驾驭全局,不断增强谋划决策协调落实力度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党委要“把握党的事业的战略策略,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战略实现去进行,保障和促进伟大事业的发展壮大”;院系党委要找准工作着力点,与行政共同谋划改革、思考建设、推进发展,始终在高站位中谋划工作、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处理事务,与行政有分工有合作有配合,支持行政有效开展工作、落实工作,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合力,做到在谋划中把握大局、发挥把方向作用,在决策中驾驭全局、发挥监督作用,在协调中化解矛盾、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在落实中展现实效、发挥保证作用,把党委的政治功能体现于院系各项工作中去,保障推进院系更有效更高质更健康地发展。(三)抓基础: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运行体制机制制度完善有效的治理体系是保持院系科学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党委要根据院系实际,按上级要求以及院系定位和基本宗旨,领导好院系治理,不断完善构建院系下设学术育人共同体的纵横架构,从体制上科学设置学科专业组织、研究平台和党支部以及相互之间的权力配置,从机制上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有效衔接;理清党政群团机构和学术评议机构等在内的各类治理主体的定位及关系,完善党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统一,党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结合,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衔接的治理结构;按学校要求、院系传统和学科实际,优化制度环境,强化依规治院,既保证党委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又保证党政联席会议的基本决策机制,既发挥学术评议机构的学术权力作用,又发挥教代会以及其他治理主体的民主办院系机制,形成各项事务运行的体制机制良性循环,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院系各项工作健康科学有序开展,保证办学办院治院目标和使命的实现。(四)抓灵魂:把准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两项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院系党委要担负起党建主体责任,加强党委科学谋划、有效决策、落实推进的能力建设,增强党支部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师生的能力,针对学科特点和师生工作学习性质,开阔思路、创新方式,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激发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内带党外、党外促党内,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推进院系师德师风院系风学风班风建设,全面提升师生素质和质量;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推进院系规范运行,营造院系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和健康的政治生态;通过抓一项项党建引领、教育宣传、氛围营造、运行引导、决策取向、制度导向等来塑造蕴含正确价值的精神文化,形成师生心理认同的高品质院系文化,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为院系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无形的习惯力量,从而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保障、促进院系高质量发展。(五)抓基本:突出情理相融和鲜活实效,不断激发群众工作的巨大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价值立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善做群众工作、善凝心聚力、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党的重要优势。院系党委在高校治理中具有承上启下、对接上级、连接一线的功能,发扬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重要优势是院系党委的基本工作。院系党委要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师生、整合力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一线师生感受真实、感受实在;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公道正派、担当负责、坦诚待人、尊重师生,做好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协调;在言行处事中,深入师生、了解师生、关心师生、温暖师生,主动地服务师生,多做美人之美、成人之美之事,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师生成长成才,强化教师的荣誉感、尊严感,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努力把院系建设成为有温暖有情感的师生精神家园,激发全体师生工作学习内在的无穷动力,让教师努力做“四有”好老师,让学生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断激发组织和个体的活力,释放巨大的积极力量,共同支撑院系更美好发展。
四、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委工作实现最优效能的保障条件
(一)坚持系统整体思维,构建起党组织科学有效发挥作用的内部治理体系是基础性条件院系党组织要实现其应有的使命和目标,履行“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职责,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院系高质量发展,实现院系党委工作效能最优化,首先要有有效的治理体系为支撑保障。在内部治理结构和体系构建上,院系要坚持系统有机贯通性思维,把院系党委和党支部有机地纳入内部治理结构之中,特别是根据教学科研组织形态和工作模式的变化,科学设置党组织,形成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能相互匹配、相互契合的结构体系,保障将党组织功能和党组织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有效地体现到治理体制机制中去;把党组织功能所体现的精神有机嵌入院系各项制度、政策、决策和执行之中,进而有机融入干部和师生成长之中,实现学科学术发展体系、人才培养提升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国际合作交流体系、管理服务与资源配置体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院系工作体系的制度全方位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为院系党委在办学治院过程中发挥最优效能提供有效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保障。在院系决策制度体制建设上,高校党委要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优化校院体制和运行机制,向院系党委赋权赋能,加强院系党委会和行政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完善院系行政班子、党委换届相互衔接、规范有序的制度,实行党政交叉任职,党员行政领导班子一般进入党委会。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年)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条例》(2021年修订)明确提出的通过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工作职责,规范完善院系党委(党总支)会议,“应当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支持本单位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开展工作,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明晰党的建设、干部任命等工作由党委会研究决定,涉及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和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先由党委会酝酿,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而理顺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的决策程序,明晰哪些重大事项是要经过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的“双会决策”机制,还是只要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议“单一决策”会议机制。在治理运行机制要求上,院系要建立健全党对所辖范围内的系所平台等教学科研组织和学术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会等学术评议机构、各类协调工作机构和工青妇组织等各类纵横治理主体的有效领导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和分管业务工作的“一岗双责”,强化领导干部既要对自己分管领域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分管领域内全面从严治党负责,从而每位领导干部在开展具体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使两者融入同一过程之中;健全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作用机制,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职责,从而把党的精神要求贯彻落实到一线师生和工作中去。(二)坚持工作效果导向,立足院系实际尊重规律推进党委高质量工作是基本性条件院系党委工作要发挥最优效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院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于党委能根据功能使命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着力点,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实现党的要求和上级精神创造性有效地转化执行,使院系始终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院系党委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深刻领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和推进院系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准确把握学校和院系的历史传统文脉及现实治理结构、治理体系、政策制度文化环境和经济资源等条件以及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准确把握学科规律以及文科与理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理科与医科、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实验类科学与非实验类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性,并由此形成的工作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师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准确把握院系师生年龄、来源、阅历、思想、心理、性格和行为习惯等微观上不同特点所形成的结构性差异,从而形成党组织不同的有效工作方式方法;认清院系学术育人综合体的使命和特点,准确把握院系是体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造之激情、求是之态度、正义之责任、仁爱之家园的学术殿堂、育人摇篮之性质,从而遵循规律来有效开展工作;准确把握院系是承接高校功能使命一线直接动员、组织、凝聚、服务师生的实战地实际,善于把上级精神转化为师生易接受的话语和院系的自主作为,使贯彻落实工作方式契合于院系和师生的实际。院系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把党的政治、组织、思想、作风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等党的特有精神品质和永葆先进性内在基因所特有的功能转化为院系办学治院的最大优势,形成保障院系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 ,防止党建与院系事业“两张皮”,各定各的调、各弹各的曲,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最大的治理优势。(三)坚持党的好干部标准,严要求务实效地建设高素质强能力的党组织的书记队伍是关键性条件高校院系党委能否真正发挥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院系号召力,在办学治院中发挥最优效能,按新时代党的好干部标准,选育管用、配强配优党支部书记队伍,特别是院系党委书记至关重要。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注重选拔最优秀的干部担任高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党支部是最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党支部书记是党委发挥最优效能的最基础最基本队伍,其素质能力、工作成效关系到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直接关系到院系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否能真正扎实有效地贯彻到底;选好党支部书记,推进党支部书记既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建设,扎实有效地加强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养锻炼是打基础谋长远的大事。院系作为具有一定办学自主性的实体单位和学术育人复杂综合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高质量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院系党委,尤其是院系党委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新时代新征程上,院系党委书记作为院系党的工作总牵头人、第一责任人,要在站位上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抓教育,更加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社会变革的大发展促教育;不仅要面临思想文化观念、教学科研组织形态、教育科研工作范式、队伍和机构结构、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全方位的巨大变化和挑战,而且要面向师生一线管理服务,面对的是善于独立思考、自尊感强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和充满活力受教育成长的学生。要承担起带领党委推动引领保障院系高质量发展,担当起建设高校崇高而伟大的使命,就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等教育理论素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政策水平,又要具有浓厚的学术育人情怀,善于学习研究,熟悉高校院系工作规律、党务工作规律和各项事业规律及管理服务运行的业务;既要能站得高、看得远、善谋事、谋全局,做到思路要清、情况要明、心中有数,又要具备能判断和沟通、善协调和统筹,组织动员、贯彻落实、执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灵活性、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表现出自上而下的职务性威望之领导效应,更要有格局、有境界、是非清、做人正、对人诚、胸怀宽、名利淡、能委屈、做事实、使命强、责任重,做到尊重教师、热爱学生,多担责、少揽功、有耐心、能包容、善团结、不嫌烦、不怕累、不畏难,体现出人格魅力性威望之领导效应,成为师生信赖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责任编辑:马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