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军 | 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摘要] 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是习近平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和战略安排,为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把握教育强国视野下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需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使命,把握思政引领力内在蕴含的举旗定向、凝心聚气、铸魂育人、以文化人、塑造形象的多重意涵。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支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锻造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应紧紧围绕用什么引领、如何引领、由谁引领三个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增强学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思政引领力;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教育强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高度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将其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是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和必由之路。2024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1]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标尺,科学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教育强国视野下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深切体认增强思政引领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不断增强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思政引领力”这个前提性、基础性问题,搞清楚思政引领力究竟是指“教育的思政引领力”,还是特指“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力”。从理论上看,教育强国视野下的思政引领力内在包括如下双重含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决定了教育工作本身就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味,并内含着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由于自身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功能,以及所肩负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内在决定了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P376)这意味着,有效提升“教育的思政引领力”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贯穿性为支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力”也需要通过贯穿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领域来实现,二者有机统一于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指出的是,在教育强国视野下理解把握思政引领力,并不是要将教育窄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要以思想政治工作替代具体的教育工作,而是要在教育强国总体布局和思想政治工作特殊优势的统一中,在教育“三大属性”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五大使命”的结合中,深切体认“思政引领力”的内涵意蕴。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于举旗定向,确保教育强国的正确方向。其实质是明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实践表明,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决定着教育的发展道路,也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在2018年和2024年两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都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要办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教育。把强大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意味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其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领航舵”和“定盘星”,以旗帜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坚定政治方向、把正舆论导向、明晰价值取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目标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教育事业发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P377)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于凝心聚气,汇聚教育强国的磅礴伟力。“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1]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共识、聚合力,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是意志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3](P311)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具有团结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重要功能。增强思政引领力,意味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暖人心、强信心、筑同心,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奋斗意志和行动指向统一到教育强国建设上来。为此,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阐释力、宣传力、感染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与政治引导,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加强对教育强国战略布局、方针政策的宣传与阐发,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形成拥护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良好风尚。同时,还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坚定教育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信心和信念,引导全社会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于铸魂育人,提升教育强国的育人质量。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所在,而铸就什么样的思想和灵魂,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正因如此,习近平谈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时,多次使用“灵魂”“政治灵魂”“塑造灵魂”“铸魂补钙”“培根铸魂”“铸魂育人”等概念,强调“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4](P4)这就是说,育人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灵魂的铸育。铸魂的本质在于理想信念的铸塑,在于思想水平、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的综合提升。理想信念是精神世界的“总开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精神大厦之支柱、砥砺奋进之动力。理想信念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育人工作实效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指出:“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5](P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的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和主责主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标识和精髓要义,更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的集中回答。把强大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意味着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6](P16)铸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于以文化人,实现教育强国的文化使命。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独特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载着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情感归属、道德准则与价值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7](P17)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其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政治引领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动能。今年5月,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5](P238-239)在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增强思政引领力,意味着要坚持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中汲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贯彻文化育人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推动革命文化的活化利用与创新宣传,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涵养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在文化的坚守与发展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于塑造形象,增强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建设教育强国,既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立场,又要有宏阔的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以更加自信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向世界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教育形象。教育强国之强不仅体现为对内教育事业的生命力与发展力之强,也体现为对外教育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之强;既需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需要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习近平提出,教育强国建设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5](P232)这是基于教育强国战略全局、着眼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对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政引领力,就是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教育故事、传播中国的教育家精神,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教育形象;就是要为解决世界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教育智慧、贡献中国教育力量,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中国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把教育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还需要在厘清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进一步深切体认增强思政引领力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P229)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新时代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有机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之中,是确保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重要支撑,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贯穿性、引领性、支撑性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了思政引领力之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所在。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增强思政引领力则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的高度自觉与鲜明表达。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5](P23)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抓手,其实质在于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教育领域的治理效能。从思想领导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确保教育强国建设与党的理论创新同频共振、同步推进。从政治领导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始终性质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道路不改。从组织领导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落实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政引领力的增强,有利于确保党在教育领域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回答和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与核心课题,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性作用,着力解决好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德、怎么树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8](P44)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德”,既是国家之“大德”,也是社会之“公德”,更是个人之“私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意味着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一体化推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举旗定向、凝心聚力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的生命线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个人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思政引领之力增强立德树人之效,厚植学生成长发展之基。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其中的“引线”。无论是增强外部协同还是促进内部协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领航导向、统筹推进。从外部协同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这就需要在大思政格局的牵引下,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教育现代化聚力赋能。从内部协调来看,教育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内含着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力、整合力与凝聚力,以系统观念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教育综合改革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有效落实。
增强思政引领力是教育事业支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关乎个体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习近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5](P228)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持立足大势、胸怀全局、着眼长远来把握教育,深刻体认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之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阐释力与宣传力,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与支撑作用,提升社会各界抓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全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与塑造力,切实增强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扎实推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思政引领力归根结底提供的是具有引领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若要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要进一步解决思政引领力落地见效的问题,就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着力解决好用什么引领、如何引领、由谁引领的问题。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思政引领力的核心在于铸魂育人,在于“思想的闪电”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在于以科学的思想理论铸就清醒坚定的政治灵魂。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才能称之为“思想的闪电”呢?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闪电”经由思政工作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两个结合”理论创造及其实践转化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在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是要坚定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引导人民团结一致、踔厉奋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着力增强学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抓好学校思政课建设,不仅能为青年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而且能为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打下良好根基。习近平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9]增强思政引领力,需要紧紧围绕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聚焦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规定,既关注理论的深刻性、科学性与现实性,又观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要把道理讲深刻,厚植思政课的学理根基,坚持用彻底的理论来说服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与开放性。要把道理讲透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坚定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要把道理讲鲜活,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历史讲、用文化讲、用情感讲、用事实讲,密切关注并准确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现实关切,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8](P44)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性、衔接性、贯通性的关键举措。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从更高站位、更大视野出发认识和谋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健全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全面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从课程建设、内容设置、目标分解、方法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主渠道”与“主阵地”相协调、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要求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构建一体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序高效、整体优化、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铸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0]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引领意识、引领能力和引领作用。增强引领意识,就是通过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定教师队伍的政治信仰,通过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队伍的职业信念,确保广大教师带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引领能力,就是通过专业素养与技能培训、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授课平台与渠道集成,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引领作用,就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领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宣教、考评、监督、管理等,全方位激活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意识和担当精神。
注释: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10]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