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园地 | 优秀论文 | 蔡学英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思政课迈入新时代

蔡学英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思政课迈入新时代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蔡学英 发布时间:2024-05-23 14:49:31


当代大学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这些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所在,是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传承者、发扬者和践行者。大学思政课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方面,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武器和方法指南,精准把握教学的发力点,与时俱进推进大学思政课教学迈入新时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大学思政课提供方向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大学思政课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大学思政课的使命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根本在于“立德”,正所谓“德为才之首”,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文化素质是人精神上的钙,它使人成为大写的人、有人格的人、有价值理性的人,而不仅仅是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具”人。进入新时代,大学思政课作为实现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首先需要明确,当代青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需要立什么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时代条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成为有政治方向性、思想主动性、道德向善性、文化传承性的新生主体,未来能成为立足于中国土壤、有中国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立德树人离不开文化精神的熏陶和引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AR技术的兴起,大学生在这个“太卷”的时代,不可能“躺赢”,也不可能“躺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学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里面汲取精神滋养,找到自信、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明确人生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指导思想,是传递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的强大思想宝库,是我们宣传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域的灵魂,是大学思政课的生命力、方向力、价值力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明体达用、体用结合”的辩证智慧等,能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点亮一盏心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大学思政课教师在育才过程中作为参与者、引领者、示范者、传播者,首要任务是明德铸魂、方向引领,做好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引路人。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把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内化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口,善于靶向发力,让课堂成为传播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阵地堡垒,真正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从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人、从校园走向职场的过程中,找到价值、找到方向、找到定位。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大学思政课的内涵深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其思想中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服务社会的文化价值论;崇德尚善、厚德载物、以德立人的文化道德论;革故鼎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创新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和谐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的文化发展论,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文化感染力,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大大丰富、发展、丰满、鲜活了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推动了大学思政课教学内涵的深化。

一是彰显价值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主客体统一论,注重心灵建设和价值发掘,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相结合,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坚实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力量。
二是彰显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时代与个体直接息息相关,时代感强的课才能点燃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需要、回答时代问题,理论才有生命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等新思想、新理论、新办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精神指引。
三是彰显大众化。好的思想内容要有好的形式来呈现。习近平文化思想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充满着人民性的语言来呈现,亲切性、亲民性特征十分显著。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比喻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简明的话语让深奥的理论变得鲜活、亲切,让听者一下子就明白、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思想引领思政课教学,必然能在新时代展现出影响人、塑造人的强大魅力。
四是彰显实践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是枯燥晦涩的理论,而是生动的实践的观点,既有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九个坚持”的整体要求和“七个着力”的宏观布局,又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六个要”“八个统一”的具体指引,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为思政课教学呈现了丰富的育人场景和实践案例。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大学思政课提供育才法宝

大学思政课在育人方面要发挥好三大功能,即传播知识解决眼界见识问题;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解决人生方向问题;提升文化素养解决成才方法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从整体上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也为每个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了动力和营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性和亲民性,让人觉得亲近、亲切,乐于主动去接受,是大学思政课当之无愧的育才法宝。

当代大学生是有个性、追求自由的一代,他们乐于接受新媒体传播方式、注重体验感。然而个别思政课堂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老化、方法退化、思维钝化,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到课率、前排率和聆听率不高。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大学思政课教师首要的是要从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上下功夫。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大学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以文动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强大力量。
“以文动人”,贵在心动、打动、感动,着力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知识体系通达的问题。横贯古今、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涵养知书达理的人才气质和人才品质。思政课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一种文化或者一种思想要真正地被人接受,必须拥有能打动人的特质,能触动人的心灵。最能触动人心弦、打动人心灵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对人民、对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大爱,这种深层的、博大的爱,散发出足够动人心魄的力量,能最大程度唤醒人心中的真善美。
“以文化人”,贵在转化、深化、内化,着力解决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路径问题。行大道、走正道,培养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心同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大学思政课作为培根铸魂的课程,承担着以文化人的职责,应该以深刻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理想、乐观尚善的生活态度,展现文化的魅力,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熏陶启迪思想、滋润心灵。目前广受欢迎的一些网红思政课之所以受到学生追捧,就是因为这些课程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会贯通,把哲学、法学与文化相融通,以高超的思政艺术和教学魅力与学生分享,在教育对象心灵深处产生共情共鸣,实现感化人、说服人、转化人的教学效果。
“以文育人”,贵在培育、孕育、德育,着力解决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修炼方法问题。文理相依、奇正相生、辩证发展,培育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爱国栋梁。谁也不能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成功,成才的过程一定伴随着一个文化的浇灌和吸收过程,在文而化之的经历中去改变自我修炼成才。在文而化之的过程中,个人需要有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同时更需要价值理性、文化理性。这个文化理性、价值理性就在于把内在灵魂和人格素质塑造好。在成才的方法中,往往价值理性成就技术理性,文化素质成就专业素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有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就如一盏明灯,在具有可塑性的青年人积累实力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好的精神营养,指引他们朝着人生梦想去努力奋斗。
大学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讲道理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真正体现“引路人”的作用。大学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思政课内容、丰富思政课形式,以更生动的课堂艺术让听者乐于接受、善于转化,推动大学思政课成为见人、见文化的大学主流课程。
(作者单位: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杨继理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