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归档 | 课题成果 | 贡献青春力量 助力光明未来——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近视防控育人...

贡献青春力量 助力光明未来——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近视防控育人项目成果要报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曾春燕 李亦心 曹雨露 发布时间:2022-11-16 16:17:09



温州医科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近视防控国家战略目标,以我国近视人员基数大、占比高、认识不足等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成立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组建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探索创新科普形式,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科普体系,以青春力量助力呵护祖国的光明未来。


背景分析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其中我国近视总人数近6亿,青少年占50%-60%,且逐渐显示“小、高、深”的趋势。站在“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点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领域、硬性任务、关键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全社会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还强调“当前中小学近视问题突出,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办法来解决,不要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如期实现《实施方案》2030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2021年4月30日,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光明行动》,主要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

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认识,许多家长、学校以及学生对近视危害认知不足,提升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儿童青少年自身对眼健康和近视防控的正确认识,科普近视防控知识,成为近视防控首要工作任务。为此,教育部于2019年6月率先成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来自全国各地85名专家成为首批成员,在近视防控科普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在全社会科普近视防控知识,全面提升近视防控意识,如期实现近视防控国家战略目标,仅仅依靠专家宣讲团显然不够,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针对当前科普力量过于单一、科普场所范围局限、科普内容不够丰富等痛点问题,大学生科普团队应运而生,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近视防控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总结大学生群体近视防控工作相关经验,为实现近视防控国家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实施概况

温州医科大学依托眼视光医学学科优势,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牵头组建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下简称“联盟”),突破近视防控科普后端落实难题,创新科普宣讲载体,推行“知-行-恒”近视防控引导模式,构筑“盟-团-支”三级体系,携手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近视防控志愿服务,相继吸引来自全国28省的50所高校加入,累计培养3005名大学生,开展科普活动1369场次,惠及群众1696万人。至今已取得11项省部及以上优秀项目表彰,获光明日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报道100余篇,并受邀参加“VISION CHINA”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2021中国近视防控科学大会、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集体备课等重大会议展示成果,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广泛影响。


做法举措

(一)防控先行先试,发挥学科优势创立并完善组织

先行先试,发扬学科优势创新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模式,以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并覆盖全国各地。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全国领先水平,以一批眼视光医学5+3一体化、眼视光医学等专业的学生为实践主体,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形成了以理事层为领导核心,以专业顾问团队为指导,特设知识宣讲部、视力筛查部、课程创意部等职能部门的一支富有活力的科普志愿者团队,进行日常科普宣传工作。在实践中科普团不断完善自身组织架构,以“本科管理、硕博指导”的阶梯式队伍为科普团核心,以“民非组织核心力量、温医大近视防控科普团力量、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联盟力量和公益组织、各类宣讲团成员基础力量”多级志愿者团队为支撑,通过“一册一库一机制”实现人员高效管理,积极开展规范化的近视防控宣讲活动。目前科普范围覆盖中国、英国、美国、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中国地区遍及浙江,北京,上海,台湾等31个省市。



(二)创新科普手段,高效力打造社会科普新氛围

从素材、形式、模式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以创新力带来近视防控科普高效力,营造社会科普新氛围。在科普素材上增加趣味性与专业性:除传统的科普素材,科普团成员参与了漫画书籍《瞳瞳小朋友近视防控日记》、71集动漫视频《眼记一分钟》等制作,以新时代大众喜闻乐见形式有效提高了科普的趣味性;充分调研儿童青少年科普需求,结合实践经验制定了儿童版、青少年版、初高中生版3版本标准化PPT及参考讲稿,为专业化科普提供素材。在科普形式上增强传播力:组织协助瞿佳、王勤美、陈世豪、陈蔚等眼科领域知名专家进行线上近视防控科普直播,点击率高达1.1亿,受温州市宣传部邀请参与录制面向鹿城区全体小学生科普的德润云学院思政课程,观看人次11万余。在科普模式上提高有效性:团队推行“知-行-恒”近视防控引导模式,新增“行为引导+习惯养成”环节,手把手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用眼情况,突破了多年调研与实践中发现的近视防控科普后端落实难题。


(三)加强跨校合作,建立科普组织联盟大网络

加强跨校合作,推动科普组织联盟的形成并统筹联盟力量,促进近视防控更广更深发展。在教育部指导下,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牵头成立了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来自全国28省的50所高校加入,累计培养3005名大学生,形成了以一点发散至全国的科普组织联盟网络,联盟共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微视频、漫画等丰富形式的科普活动1369场次,惠及群众1696万人,并被教育部正式纳入第二届全国近视防控宣讲团。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科普团在联盟中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统筹联系各地高校,制定联盟工作计划与工作章程,完善组织架构,管理联盟日常事务,领导开展“近视防控宣月”等多个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在两届Vision China视觉健康发展国际论坛上组织交流论坛,分享全国因地制宜科普新思路,反馈总结各省市科普难点痛点与先进经验,领导联盟探究全国近视防控新格局。


(四)注重顶层设计,加速构筑“盟-团-支”三级体系

形成“盟-团-支”三级体系,以科普团为组织中心,向上辐射至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联盟,向下扎根于党团支部、支援服务社。科普团作为组织中心,不断增强科普能力,从新颖的知识科普,到细致的行为指导,再到长期的习惯养成,有效促进近视防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断壮大科普队伍的同时,科普团向上集中有效资源,推进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联盟各项活动,制作联盟标准选举ppt,组织“66爱眼日云合唱”等多个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加强与各高校近视防控宣讲团的合作,动员各省各高校大学生投身近视防控社会服务,并深化与政府的合作,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下对接各大团支部、党支部与志愿服务社,让科普真正下沉进入家庭与社区,聚集更多大学生投入近视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新青年下乡”“视觉关爱计划”等多个品牌活动,提高新医科式人才数量与质量,助力近视防控宣讲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深扎根与广辐射。


(五)携手社会各界,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科普体系


通过资源整合、跨界合作的“科普+”活动,构筑起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科普团以眼健康科普馆、大学生科普团为线下阵地,依托拥有百万粉丝量的中国近视防控公众号,学习强国、“教育之江”、温州广电等线上平台科普等线上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近视防控科普新路径。科普团有效整合"家校社医"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与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有关部门的联动,创新打造“家校社医”联动科普模式。科普团走进家长课堂,积极组织户外亲子活动,引导广大家长以身作则科学用眼;立足中小学校,创新开展以近视防控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闯关游园”、“爱眼小剧场”等科普活动,构筑校园防控近视网络;深入社区活动,通过文化礼堂项目组织“第二课堂”、小小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医院诊疗,以志愿服务形式提供近视防控相关的科普答疑;以温州市籀园小学为试点成立温州市首个小学生爱眼宣讲团,参与指导妈妈宣讲团,鼓励儿童青少年与家长共同参与科普,化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极大地提升了近视科普事业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为近视防控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近视防控全民工程推进添砖加瓦。


(六)结合红色文化,以思政教育培育新时代科普人


结合社会背景,为培育新时代科普人,将红色文化体系注入科普教育。团队聚焦思政教育领域,创新健康科普与思政内容融合新形式。在延安、古田等革命老区设立近视宣讲基地;对党支部达成深度对接与合作,开展“延安光明行”红色专项活动,开展微党课、省级思政示范课程等,积极打造“明眸·青少年近视防控”思政引领工作室名牌,以实际行动播撒近视防控科普的光明火种,充分培养了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队还聚焦于基层科普,与温州医科大学爱心社、萌芽青年服务社、春泥志愿者服务社等服务社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共享宣传平台,形成良好的合作格局,成功举办了“爱眼护眼,享美丽视界”“不忘初心使命,呵护光明未来”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不仅提高在校大学生眼健康知识水平,也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社区科普员,光明的种子不断在基层深深扎根。


经验总结

(一)砥砺深耕育人沃土,着眼科普人才职业发展引领

通过广开渠道、精准对接,坚持人才引育围绕眼视光学科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把握人才发展、成长与服务的周期性规律,强化以“学科雁阵”为坐标的人才布局与谋划,持续挖掘人才对学科的支撑,做实做强联盟的整体实力,在人才研判和评估中把准建设方向。

(二)社会各界多维联动,打造意识形态互通互补新质效

强化条块联动互动,实现平台与平台、阵地与阵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补,深化联动合作模式。多维度参与公共科普服务,立体化建设完善科普网络,鼓励儿童青少年与家长共同参与科普,化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全方位引入社会力量,做到党群社团共参与、社会各界齐发力,形成多维推动、密切协作的工作合力。

(三)跨校联合共赴衔接,资源整合辐射人才培养覆盖面

拓展高校共建模式,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加强多维资源整合,构建高效率联动式工作机制。辐射向全国范围,由创始学校牵头,联合各方高校,展开对点帮扶,推广借鉴优秀经验,一校到多校,一省至全国,扩大人才培养范围。通过校际联合,应对资源短缺的问题,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高科普效益。

(四)着眼实践立足实干,厚植学生核心素养踔厉于行

坚持着眼实践一以贯之的思想浸润,将实践融入科普教育、课堂教学、素质提升、能力锻炼等各方面。拓宽学生实践途径,提升人际处理、团队协作与应急处理等能力素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实现青年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以求真务实、立足实干的作风确保科普工作取回“真经”。

(五)红旗引领且行且思,红色教育基地与科普宣讲有机融合

在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打造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专业特点的科普宣讲基点,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凝练高站位传承工作项目。结合时代主题和发展热点,提升科普宣讲的持久力和影响力。促使更多医学生科普员传承红色担当,实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是对“健康中国 2030”规划的响应,更是针对近视防控迫在眉睫现状的倡语。温州医科大学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团的建设和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的建立,不仅统筹了社会各界科普力量,还培养了新时代科普人,为近视防控科普进一步的发展谋求新思路,推广新模式,探索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