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雨花英烈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许包野:革命圣火接引人

许包野:革命圣火接引人

来源:雨花台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11 16:52:45

他是雨花英烈中学历最高的烈士,在欧洲学习工作11年,其间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且精通俄、英、法、德等多国语言。他曾担任厦门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等党内重要职务。他,就是雨花英烈许包野。

上下求索,传播革命火种

许包野出生于泰国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七岁时,他被父亲送回广东澄海老家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割据,战火频仍。当看到流离失所的乡民生活愈发困顿,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他,情系穷苦百姓、胸怀忧国忧民之心,试图为困境中的同乡寻求一条光明的出路。

1920年4月,许包野怀着满腔热血和“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想法,毅然辞别亲友,踏上了漫漫海外求学探索之旅。

彼岸,许包野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先后在法国、德国等国家求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特别是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学习期间,他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和哲学经典。这让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真正适合中国人民走的道路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

1923年,一次留学生聚会上,许包野结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位引路人——朱德。朱德等留欧共产党人的思想和主张正契合了他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在朱德等人的影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参加留学生组织的集会、游行等革命活动。通过实践他逐渐意识到,要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必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

1926年,许包野被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任教。他将从马克思故乡接引的革命圣火,传递给中国留苏进步青年。

隐姓埋名,回国革命斗争

1931年,在共产国际的指派下,许包野回国参与革命工作。海外漂泊11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家乡的土地,见到了亲人的面孔,此时家里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唯一的儿子在几年前夭折。然而,此时的他却顾不上小家,顾不上思念和忧伤,和家人团聚仅十多天就匆匆离开,只身前往厦门开展革命工作。

1932年5月至9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遭破坏。许包野临危受命,担任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白色恐怖之下,厦门革命形势极其严峻。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早就做好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

此时,他认识到厦门地区党组织急需发展壮大新生力量。许包野一方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召开飞行集会宣讲政治主张,秘密组织出版了《发动机》《鹭涛》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以笔为枪针砭时弊唤醒民众。另一方面他注重加强党内干部人才的储备。他发现部分干部虽然充满工作热情,可是文化和理论水平较低,于是他以办群众夜校的名义,开设训练班,亲自给大家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读《共产党宣言》这样的经典著作并介绍苏联的成功经验,将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斗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同志们,让大家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开展革命工作。

在厦门主政期间,他整顿各级党组织,发展了党员近千人,不仅壮大了厦门地区革命力量,而且为上级党组织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许包野也在一次次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领导干部。

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是支撑他生活和工作的全部动力,生活中的他对物质几乎没有要求,十分朴素。留洋归来,仅有一套国外带回的旧西服,外加两件长袍轮换穿洗。他曾对秘书谢飞说:“共产党要的是整个世界,要共产主义的世界,不是金戒指、金镯子、金手表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是容易得到的,要得到整个世界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付出许多代价,要付出许多人的鲜血和生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英勇就义,忠于革命理想

对于革命者来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1934年7月,在中共江苏省委接连遭到敌人破坏之后,中共中央调遣许包野到上海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化名保尔。同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撤出苏区,开始长征。险恶环境下,许包野被调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化名老刘继续在白区开展工作。1935年2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许包野在开封被捕。不久被押解至南京。

他以铮铮铁骨,忍受敌人种种酷刑,始终未吐露任何党的秘密。1935年5月,在狱中受尽折磨的许包野就这样被活活打死,生命定格在35岁,但他革命的坚定意志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前赴后继。

此时,广东澄海老家的妻子叶雁蘋依然每天孤独地守候着,盼望着丈夫回家。青丝熬成了白发,丈夫却始终音讯全无。

1982年,叶雁蘋重病不起,她怕再也等不到丈夫回家了,于是向当地政府部门求助。经过组织上仔细查找考证,一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从尘封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得知丈夫早已牺牲的消息,叶雁蘋拿出了丈夫临走时留下的日记本,颤颤巍巍地抚摸着泛黄的纸张,眼中噙满泪水,“我虽有一管笔,但我写不出字。我虽有一张纸,但我想不出话。可爱的雁儿,你若到了南边,见了我的爱人,你可对她说道:祝你平安……”

捧着从马克思故乡接引而来的革命圣火,许包野一路颠簸历经千难万险,披荆斩棘,只为点燃国人革命必胜的信心。这团火焰早已化作万千簇火苗燃烧在中国大地,谱写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壮丽诗篇。

责任编辑:衣俊达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