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雨花英烈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晓庄十烈士:以我青春换光明

晓庄十烈士:以我青春换光明

来源:雨花台干部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11 16:50:05

“晓庄十烈士”是雨花英烈中最年轻的群体,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0岁。他们本可以在接受知识中成长,为今后的幸福人生做好铺垫。但作为那个年代具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为了改造社会、造福民众,他们走上了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并义无反顾,血洒雨花台,终以青春换光明。

奔向晓庄,开启新生活

1927年3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老山脚下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一盏指路明灯,吸引了一批进步学子。石俊、叶刚、郭凤韶、谢纬棨、胡尚志、沈云楼、马名驹、汤藻、姚爱兰、袁咨桐等相继来到这里。

石俊热爱生物学,通过研究学校生物室的笼养蛇,写成了受学生喜爱的科普读物《小朋友与蛇》。叶刚喜爱文学创作,他创作的《红叶》等优秀童话作品,被陶行知编成《红叶童话集》并亲自作序。胡尚志善于文字表达,曾在《现代中学生》上发表文章,感召青年学生。谢纬棨热衷戏剧表演,是“晓庄剧社”的台柱子。姚爱兰嗓音清亮、歌声动听,被称为晓庄的“黄鹂鸟”。郭凤韶擅长绘画,曾绘就《红梅图》《钟馗捉鬼图》表达自己要像红梅那样傲霜斗雪,像钟馗那样斩妖除魔。袁咨桐从小就树立了“创新理论,建新国家”的远大理想。

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品学兼优、才华横溢。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他们走向田间,深入乡村。马名驹、沈云楼和学校全体师生每周会一起到农村去“会朋友”。通过“会朋友”,他们深入了解农民疾苦,并用自己所学,为农民解决问题。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还办了乡村小学。1928年,谢纬棨创办吉祥庵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孩子们很喜欢他,常喊他“谢哥哥”。1929年,汤藻在中山陵园区白马村办了白马小学。校舍的改造、学生的教学都由他一人承担。

在晓庄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增长了才干,学到了本领,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也了解了社会百态,明确了自己的时代责任。

参加革命,坚定理想信念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南京有一片“晴天”,就是晓庄学校。在南京市委的领导下,晓庄成立了党团组织,逐渐成为南京党组织活动和斗争的重要力量。1930年3月,陈云来南京视察时说:“南京争自由的斗争以晓庄为最好。”“晓庄十烈士”积极参加了学校党团组织,成为其重要成员。

1930年4月,为支援南京和记洋行工人大罢工运动,石俊、叶刚、郭凤韶等人率领晓庄及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举行了反帝游行示威。此次游行,为和记洋行的工人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利。在这次游行活动中,“晓庄十烈士”不仅在深入了解工人疾苦的过程中,明白了革命斗争道路的漫长和艰辛,更在斗争中感受到了党组织对革命斗争的强有力领导,坚信只有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才会有胜利到来的那天。“生来不自由,生来要自由。谁是革命者?首推小朋友。”晓庄学生的革命斗争精神也得到了陶行知的认可。

然而,斗争很快便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镇压。1930年4月12日,晓庄师范被封,陶行知被迫东渡日本避难,石俊、叶刚等十人也上了黑名单。然而他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留在南京继续斗争。

在学校被封闭后,马名驹和汤藻一起到中山陵洼子小学教书,并在地下印刷厂秘密印发传单;胡尚志特意从北平赶回南京,并接受中共南京市委的派遣,秘密前往滁县农村,发动群众组建红军队伍,配合在南京的党团组织进行武装暴动;沈云楼秘密担任了交通联络员,来往于京沪线,传递党的重要情报,并设法营救被捕师生。

舍生取义,血洒雨花台

然而,在艰险的革命斗争中,“晓庄十烈士”于1930年先后被捕入狱,关押在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从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到雨花台,短短2.5公里的路程,便是当年烈士们英勇就义的轨迹。在被判死刑前,他们经历了多次的劝降、审讯、严刑拷打,甚至拥有出去的机会,却最终都选择了前往雨花台。

1930年8月,叶刚、马名驹、汤藻、沈云楼先后在雨花台牺牲。临刑前,敌人问沈云楼还有什么遗言,他放声大笑说:“实现苏维埃!共产主义万岁!”

1930年9月17日,袁咨桐牺牲在雨花台,年仅16岁。他是雨花英烈中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敌人曾告诉他,只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就能出去。他见“悔过书”写有“误信共产邪说”的字样,一把撕碎并大声说道:“我不是误信,我是相信,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阴险的敌人无计可施,便将他的年龄改为18岁,然后判处了死刑。当天,18岁的姚爱兰也倒在了雨花台,就像她说的:“我是共青团员,但是我要像共产党员那样去生,去死!”

此后不到一个月,石俊、郭凤韶、胡尚志、谢纬棨相继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他们在临刑前发出最后的呐喊,是石俊的“我们死不足惜,只希望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是郭凤韶的“全中国优秀儿女都是革命者,都是同志,你们是抓不尽、杀不绝的”;是谢纬棨的“革命总是要流血牺牲的,但愿我的一腔热血能唤醒国人,我也就死而无憾了”;更是他们高唱《国际歌》的响亮歌声。

“晓庄十烈士”,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以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大爱,生活着、奋斗着,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着。在被捕后,他们以监狱和刑场为战场,坚守信仰,矢志不渝,用青春热血书写生命华章,诠释大义气节,让世人看到理想的光芒。他们永远以年轻坚毅的脸庞面向世界,拥有永恒的青春。

责任编辑:衣俊达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