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栏 | 问答交流 | 北京交通大学蓝晓霞:教育强国新征程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宣传担当

北京交通大学蓝晓霞:教育强国新征程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宣传担当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 蓝晓霞 发布时间:2025-04-01 09:51:0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思政引领力是居于首位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政治属性的核心体现。

全面把握思政引领力的内涵要义,需要从历史必然、现实基础和时代需要等不同维度理解。从历史必然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突出优势和传家宝,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政引领也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从现实基础来看,党领导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政引领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鲜亮底色和独特气质。从时代需要来看,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只有不断彰显思政引领的作用,保证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价值支撑。

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提升思政引领力、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支撑作用,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统筹做好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各项工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师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宣传工作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坚守政治方向,把牢铸魂育人主题主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强调要在事关办学方向、育人方向的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开篇即强调,宣传工作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是为实现党的主张和奋斗目标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所进行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和活动。这鲜明指出了宣传工作本质上就是政治工作,只有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举旗定向、凝聚共识,才能确保各领域工作方向坚定正确、行稳致远。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牢牢把握政治属性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目标,立足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夯实基础、守好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宣传部要充分发挥和履行作为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职能职责,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之处、在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织密安全网,铸牢思想底线。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聚焦意识形态工作,自主研制印发实施意识形态风险评估督查考核实施方案、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网络舆情应对规程等文件,厘清细化各类阵地重点要点,使意识形态工作可查可控、可感可知;积极参与北京高校有关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工作指南、指导手册等预研编写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才能够引导师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建好课堂主阵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提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质量效果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在师生群体中的传播,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化理论学习效果。北京交通大学在重要时间节点,丰富主题教育形式,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如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青春为祖国歌唱”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2021年,“唱支歌儿给党听”主题宣传融媒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向党爱党热忱化作歌声。2022年,虎年除夕师生共唱《领航》登上央视春晚前的新闻联播,极大激发了海内外交大师生校友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情怀。

三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守正创新,增强工作的温度和效度,才能更好地彰显引领力。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打造典型案例品牌。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各类保障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回望百廿办学历程,北京交通大学因路而生、由路而强,学校不断擦亮交通文化和高铁名片,打造“交通强国”特色“大思政课”,赓续红色传统、着眼行业前沿,紧密贴合学科专业,挖掘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典型案例,不仅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更是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持续提升辐射范围与影响力感染力。


二、强化思想引领,拓展网络育人空间阵地

习近平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教育对象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如今,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现实生活,也打破了学校、课堂等教育教学的传统“界限”,身处网络时代的青年学生拥有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需求。互联网空间已成为社会思潮交锋和意识形态较量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场,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平台与挑战。高校要主动适应网络空间新形态,让主流舆论“联网上线”,依托数字化赋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充分占领网络育人空间,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思想政治工作走向青年聚集的网络平台,是时代发展之所向,更是学生成长之所需。要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和环境营造,探索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革新、方法革新、样态革新,以数字化赋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阵地。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不仅要让网络空间凝聚青年思想共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更要优化供需对接,把握师生特别是00后、05后学生的成长特征、选择偏好,提升内容供给的精准化、贴合度。点面结合,打破固有传播圈层,塑造有利于师生成长发展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引导青年网民自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京交通大学坚持与时俱进,聚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每两年立项遴选培育一批网络思政创新工作室推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品牌化建设、项目化运作、优质化产出,凝聚网络育人的更大合力。

二要构建网络舆论传播新格局。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之催生了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的快速更迭,需要因时而化、顺势而为,打开网络舆论传播的全新局面。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载体形式。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既要巩固新闻网、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传统媒体优势,又要充分激发“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样态活力,着力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推动打造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媒体融合矩阵,把握网络育人主导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触达率。讲好新时代高校育人故事,是有挑战的工作,同时也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北京交通大学注重从媒体融合中汲取效能,从建校120周年(2016年)到125周年(2021年),重要节点的校庆宣传不断刷新纪录、打造爆款,较好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传播,讲好交大故事,发出交大声音,通过融媒宣传有力增强了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


三、坚持以文化人,厚植文化文明精神底蕴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习近平始终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兴文化”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文化工作是最具“看不见的宣传”特质的工作,持续提升文化自信,才能够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上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作为文化高地,肩负着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汇聚起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力量,多渠道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文明培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建设文明风尚沃土,为青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文化底蕴、价值追求,要充分挖掘其内涵意蕴、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滋养与价值引领。要提炼打造高校自身特色的文化气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北京交通大学聚焦学校精神提炼与传播、校史文化研究等,出版《世纪交大》《金士宣》《知行的意蕴与价值》《北京交通大学党建简史》等一批书籍。要软件硬件齐抓,优化育人环境,厚植人文底蕴,创新形式载体,以音乐、舞蹈、话剧、文创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校园文化“一池春水”,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作用。学校原创话剧《茅以升》作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之一,10年来全国巡演50余场,辐射各地更多青年学子。要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北京交通大学近年来积极开展中华诵“春之声”经典诵读、书法艺术教育与传播实践、银杏季等品牌特色活动,荣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首批“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等表彰。

二要深化文明校园建设。精神文明培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明校园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避免文明培育与育人工作“两张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入脑入心。高校既要打造独具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又要坚持普遍开展日常精神文明建设,持续选树培优。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要善于把宏观抽象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具象化为生动的人物形象、鲜活的榜样事迹,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校园文明风尚,实现成风化人。自首都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北京交通大学先后9次获此荣誉。近年来,学校创新开展“感动交大”人物推选展示活动,挖掘宣传一批身边的凡人善举,以此为主题的微纪录片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年度献礼党的二十大重点节目《青春的旋律·追梦踏歌行》,活动持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优秀校园文化氛围,以温暖感动的力量有效提振了师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