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韩尚峰:为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排在“六力”之首,体现党中央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始终、贯穿国家治理始终、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关键在于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及时转化为思政引领力的现实力量。
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是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坚持教育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障。秉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使命,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清醒牢记教育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政治定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党的优良传统与突出优势。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引领人。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精准把握青少年思想特点,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知识讲授与思想引领相统一,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加快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互配合,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结合实践教学,运用数字技术讲深讲透讲活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人才是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出紧迫要求,也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干提供广阔舞台。提供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学段覆盖全、综合要求高、影响范围广的系统性特点,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需要理顺教育理念和育人思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充分汇集各方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既要在教育环节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影响效力,也要持续挖掘各方面的思政教育价值与资源。必须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化思政引领力的组织保障优势。将思政引领力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针对性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完善时间、空间和要素三者协同机制,深度挖掘全社会育人资源力量。把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和师德师风等监督考察,实现软指标硬考核,切实将工作落实落细。
二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主渠道的教学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思政引领力本领。
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主动加强理论学习、涵养高尚情操,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做学生坚定信仰、爱党爱国的引路人,引领广大青少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涵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擢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效度。加强党对教师队伍的领导,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确保教师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决策部署相统一,以高尚的教师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对优秀教师素养的集中总结,既是我国尊师重道优秀传统的延续,也是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凝练,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必须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师评价导向,重视思政引领力塑造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选树思政育人先进典型,注重具有本领域特色教育家精神传承与弘扬,营造良好氛围。厚植教育家成长沃土,注重教师长期成长与发展路径,关心关注教师成长发展所需,推动广大教师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青少年思想活跃、个性突出、需求多样,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倾向于吸收贴近现实、素材鲜活、形式丰富的学习内容。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要求教师进一步强化学习锻炼,不断提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主动学习能力与水平,夯实自身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理论功底,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善于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善于学习运用中外历史、现状和案例等阐述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善于系统梳理实践经验,升华凝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手素材与资源,进一步发挥思政引领力的有效作用。
三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通过优化体制,强化思政引领力的导向作用,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使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教育广大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引导其主动锚定国家需要,围绕国家战略,开展科技创新、科研攻关与创新创造,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汇聚人才合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牵引人才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大思政引领、全过程育人、产学研协同的良好格局。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涉及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并非各学段工作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项目标统一、要素共振、衔接精密、成风化人的系统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挥大学科学研究与理论阐释高地作用,不断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可推广的思政金课。强化运用数字技术本领能力,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之间的物理隔阂与技术壁垒,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精准分析青少年思想动态与情感变化,科学刻画影响其思想品德水平的要素图谱,优化大中小学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度。
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延伸,离不开打造博采众长、功能清晰、优势互补、数字赋能的高质量资源平台。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积极组织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学者,共同开发一体化教育资源库,有力拓宽大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资源覆盖范围。紧跟当下青少年思想活动较为活跃的场域范围,盯紧矛盾问题,勇于斗争错误思潮,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将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发生的巨大变化,转化成强化思政引领力的鲜活案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深挖红色资源,积极打造高质量精品课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真正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