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警察学院:“育警铸魂,育心赋能”公安院校心理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四川警察学院以“铸造忠诚警魂、培育时代新警、服务公安工作”为办学宗旨,以“育警铸魂”为核心目标与根本任务,被誉为“警察的摇篮、英雄的熔炉、精神的铸所”。学校心理育人工作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定位、更全的方位”融入学校发展建设,提出以“培育学警健康人格、提升学警胜任资格、熔铸学警政治品格”的“育心、育警、铸魂”心育目标体系。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四团队三基地两中心一试点”平台、打造“一联动四延伸五确保”品牌、践行公安院校“8C”心育大格局等做法,形成“纵成一条‘线’,横成一个‘面’,立成一个‘体’”的心理育人体系,持续从“立德”理念中寻找“树人”方法、从“树人”方法中创新“育心”举措,夯基启航,再创佳绩。
完善体制机制
整合育人资源
一是创新“家—校—医—社”多主体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机制。在应对心理危机,化解心理风险过程中,强调家庭功能,强化学校功能,注重医院功能,调动社会功能。二是强化校内资源整合举措,形成以“领导干部为主管,心理中心为主导,学管干部(辅导员)为主力,教室宿舍为主场”的心育蓝图,增强心育工作“深度、广度、力度、温度”。三是借鉴“枫桥派出所”创办理念,强化大队二级心理辅导站与学生朋辈团队建设,做好矛盾问题的“源头治理”,打通心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四是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警心”心理咨询室落地运行,将专兼职师生心理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生活社区,实现心理健康工作对学生校园生活的全景式覆盖。

锚定目标体系
对标育人实践
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干预转介”为基础,依托学校“四团队三基地两中心一试点”心育大平台,助推“育心、育警、铸魂”目标落地见效,赋能学校公安人才培养,为淬炼一支具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时代新警奉献心育力量。一是开展“生活—生涯—生命”教育,培育学警健康人格,实现“育心”目标。联结公安院校“一日生活制度”,通过个人打卡、宿舍展示、集体竞技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心理;根据公安院校学生职业定位现状,开展生涯适应力、职业创造力教育,培养学生规划生涯的积极行为;打造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展田间劳作与园艺疗法实践,培育学生敬畏生命的积极品质。二是开展“实操—实践—实战”应用,提升学警胜任资格,助力“育警”目标。实操应用,提供学警心理服务。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课程、普及活动、行为训练等方式,促进学警“自助、求助、助人”能力提升。实践应用,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组建“与警童行”服务队,开展山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突出心理健康协会专业优势,师生协作,为学校对口帮扶对象及社会大众提供线上线下心理知识普及与心理健康辅导。实战应用,提供警务心理服务。增强学警的平时心理教育、临战心理训练、战时心理保护,在大型赛事安保或警务援助任务中开展学警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提升心理品质、促进工作质效。三是开展“理念上的认识—行动上的认可—情感上的认同—信仰上的认定”教育,熔铸学警政治品格,赋能“铸魂”目标。以思想政治素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使命感、生涯荣誉感为抓手,开展调查研究、思想引导、行为指导、教育督导,促进学警政治品格的“知行情合一”,赋能公安工作“忠诚卫士”的培养。

突出品牌特色
增进育人实效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完善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逻辑架构,形成多元闭环的“一联动四延伸五确保”品牌特色。“全员”视阈下的“一体联动”。探索并实践“家—校—医—社”一体联动模式。“全过程”视阈下的“四项延伸”。促进微心理观向大思政观延伸、促进心理教育向心理服务延伸、促进问题导向向发展导向延伸、促进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延伸。“全方位”视阈下的“五个确保”。确保教育教学精准化,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开展主题讲座,精准回应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痛点难点。确保实践活动多元化,用好“3·25”“5·25”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平安‘心’护航,战疫‘心’力量”“阳光心理,快乐100”“动感青春,绽放心‘晴’”等主题活动。在官微开通“生命小剧场”、院报开设“肖sir信箱”宣传普及心理知识。推出游园互动、音乐放松、园艺栽培、心理观影、书画养心、荧光夜跑等体验项目和心理脱口秀、心理知识、心理形象大使等竞赛选拔。确保咨询服务专业化,保障“工作日全程、行课周每晚和危机24小时”的咨询服务模式。确保干预转介流程化,强化“医—教”结合绿色通道机制建设,建立“预防—预测—预警—干预”全链条工作制度与操作流程。确保渗透融合常态化,将思政引领、学科渗透和工作融合作为常态化“课程思政”与“课程心理”举措,加强课程建设、课题申报、课外关联等。近年,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成果获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全国优秀案例,多所公安兄弟院校到学校交流调研。

凝练典型经验
强化推广示范
提高站位,思想领航。学校心理育人工作坚持高位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与“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学校育人使命形成内在联结与外在契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下推进心理育人实践,以大思政观牵引革新微心理观,看准异同点,找准契合点,用准发力点,力争为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注入“心”力量。找准定位,特色导航。锚定公安院校育人特色与实战需求,以“服务师生心理、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公安工作”谋划愿景,形成以学警心理服务为基底,以社会心理服务为扩充,以实战心理服务为延展的特色工作模式。形成学警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学警健康人格培养计划、园艺生命教育实践、心理朋辈成长培训、参战学警心理支持项目、民警心理服务送教等特色活动。把全方位,夯基启航。以“三全育人”理念为统合,以“五育融合”思路为框架,以心理育人规律为内核,形成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干预转介、监测预警”等为一体的“多维互嵌”工作模式。有效搭建线上线下工作渠道群,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精准化、多元化、专业化、流程化、常态化”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