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心理育人 | 大连海事大学:创新搭建以逆商培养为主线的心理育人体系

大连海事大学:创新搭建以逆商培养为主线的心理育人体系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发布时间:2024-12-27 11:0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他向青年寄语,“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强调了逆境对个体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愈加严峻。大连海事大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应对策略,并于2020年提出了“逆商培养”的心理育人思路,即聚焦学生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的提升,把学生逆商培养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积极构建“育、量、炼、扶、倡”五位一体的逆商培养工作体系,开创了心理育人工作新格局。


育商:以课程实践为载体

提升学生群体的逆商水平

通过“三个融入”,引导学生认识逆商、正视挫折。

一是将逆商培养理念融入学生课程教学。创新开设全国首门大学生“逆商培养”课程,将逆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环节,与学校思政课程一体化推进,校领导、党支部书记、学生辅导员积极走上讲台,全员开展思政教育,每年开展讲座260余场次,育人规模达3.4万人次。

二是将逆商培养理念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印发《大连海事大学学生逆商培养工作方案》,在大型学生活动中突出逆商培养主题。通过“逆商励志讲堂”、“乘风远航”逆商培养游学实践、“鲲鹏计划”逆商训练营等品牌活动,丰富活动载体,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将精品活动案例集结成册,形成《大连海事大学学生逆商培养实践活动汇编》。

三是将逆商培养理念融入特色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半军事管理体制平台、海上船舶实习平台、西部支教工作平台及各地校友互助平台等育人阵地作用,强化实践体验,增强逆商认知。其中,西部支教团成员累计教学11万余课时,教授学生近2万人次,志愿服务超5.7万小时,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各类团体和个人荣誉141人次。


图片
育商:课程教学,促其内省

量商:以科学测评为手段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学校推进逆商干预体系建设,对学生的逆商水平进行科学测评。

一是开展学生逆商测评。研发大学生逆商测评量表,每年进行全校性大学生逆商测评,对学生逆商水平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画像,并进行分级训练,通过素质拓展、团体辅导、谈心谈话、心理咨询等方法提升其抗逆力。目前,已累计完成测评报告近8万份。

二是深化“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结合学生逆商测评情况,对低逆商水平、高风险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干预,不断完善“发生、研判、处置、解决”流程,建设全方位、精准化心理安全防护网。

三是完善一对一“逆境帮扶”的预防机制。根据逆商测评结果,对心理、行为和学业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助其直面逆境,超越自我。


图片

量商:科学测评,危机干预

炼商:以特色管理为抓手

磨炼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学校历经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半军事化管理”,是参照军事管理的精神、制度、方法,结合培养高等航海人才需要创设的高级海洋运输干部培养模式,也是逆商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是强化半军事化管理特色举措。完善“军事化新生骨干培训—新生集中军训—接续训练—校阅式方队训练—军政骨干培训”五位一体的军事化训练体系;开展海大人的逆商第一课——新生夜行拉练;开展内务卫生常态化检查,确保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化;联合大连陆军第七综合训练基地,搭建学生前往部队军事训练的桥梁,拓宽逆商培养路径,营造浓厚的逆商培养氛围。

二是拓宽海上实践平台。学校现役教学实习船“育鹏”轮是学生逆商培养的特有资源。学生上船学习实践,培养其不畏艰险、敢于吃苦、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的航海家精神。同时,学校开展“凌风远航”活动40多年,学生驶帆横渡渤海海峡,不断挑战自我,“凌风”精神也成为大学生逆商意识的核心内容。

三是搭建模拟训练平台。学校自主设计研发具有航海特色的逆商训练智能化设备,开展以培养抗压、应变、积极认知等能力为目标的VR情景式逆商训练,以培育更多高素质航运人才。


图片

炼商:实践活动,完善平台

扶商:以多元途径为渠道

构建协同联动的帮扶体系

学校借助“心理—资助—学业—就业”四大育人载体,搭建逆商帮扶体系,助力困境学生成长。

一是心理帮扶。构建起“家—校—社—医”协同联动机制,打造“学校精准帮扶、家庭全力配合、专家医生支持、社会机构融入”的学生心理帮扶生态圈,组织开展“医生进校园”“铸力计划”等帮扶活动。每年帮助上千名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

二是生活帮扶。把“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和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2017年至今,先后26批学生工作干部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368户,行程覆盖13个省64个市,累计4万余公里。近5年共资助学生2892人次。

三是学业帮扶。坚持智育立心,建立“导学—123+X”学业发展支持系统,“1”为校院两级学业发展支持中心,“2”为两大学业咨询导师团队,“3”为三项学业指导内容,“X”为多项学风建设品牌活动。聚焦学生特点和需求,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学业咨询指导,提升学业困难学生学业水平。

四是就业帮扶。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咨询服务”为根本,聚焦“职业认知指导、求职技能指导、模拟实践指导、走近职场指导”4个主要咨询方向,设立简历辅导、行业分析、职业软技能等12个咨询小组,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
图片

扶商:多元帮扶,助力成长


倡商:以品牌活动为载体

宣传引导总结逆商经验

学校利用校内外媒体渠道,提高逆商培养工作的可推广性。

一是创建逆商培养宣传专栏。以学校两微一端为主阵地,融合校内各新媒体平台,多元宣传逆商培养。发布“逆商提升营”系列推送,单篇阅读量破10万;制作并发放系列逆商培养宣传册8000册;精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逆境诗词50首,印发《逆商短歌行》硬笔字帖5000本;录制《逆境与人生》系列微视频,在官方视频号、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引发学习热潮,拓展逆商培养宣传形式。

是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具有“积极坚定、百折不挠、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精神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评选自立自强标兵,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以先进的事迹鼓舞人。学校每年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近5年共表彰学生6.2万余人次。

三是积极推广逆商培养成果。学校总结逆商培养经验、凝练理论与实践成果,累计获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20余项,发表CSSCI、北大核心期刊等逆商主题论文10余篇,出版《在逆境中成长——大连海事大学逆商论文集》等相关著作8本;校心理中心先后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余项;学生逆商培养工作多次被人民网、中国交通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


图片


倡商:宣传引导,广泛畅通


未来,大连海事大学将深化以“逆商培养”为主线的心理育人体系,融入大局,聚焦靶心,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形成体制与机制优化创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示范与辐射效应显著的心理育人新局面,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推广,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