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1948年5月,经过一年多转战的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这时全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更加有利的重大变化。1948年9月8日至1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毛泽东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准备,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为中心议题,毛泽东在报告中讲了八个问题,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准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会后毛泽东就投入到指挥三大战役的紧张工作中。从辽沈战役运筹策划到战役结束,毛泽东共起草了77封电报发往前线,电报来往了近半年。战役打响前,总指挥部和前线的往来电报就有31件。电报谈兵,也是毛泽东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在辽沈战役即将胜利结束之时,毛泽东令华东人民解放军乘胜出击,把打击矛头指向徐州的刘峙集团,发起了淮海战役。面对强敌,毛泽东运筹帷幄精心部署,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在战役的关键阶段,毛泽东亲自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在短短20天时间内,敌人向我军投诚的就有14000多人。还在淮海战役激战之际,毛泽东已在运筹歼灭平津之敌了,12月11日一天之内,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八封给林彪、聂荣臻等的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至少以八个纵队提前入关, “取神速动作”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务使敌人不能跑掉。同时电示华北第二兵团,部署在张家口、新保安附近的平绥线上,堵住敌人西逃的道路。最后以90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傅作义在我重兵威慑和政治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宣告解放。
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旧居
平津战役进行了64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发往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89封,这是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发出电报最多的一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在那些捷报频传的日子里,毛泽东也偶尔“奢侈享受”,那就是让厨师在粗茶淡饭中增加一碗红烧肉“犒劳”自己以示庆贺。
毛泽东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三大战役胜利后,斯大林的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毛泽东向米高扬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阐明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各方面的政策。毛泽东围绕着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系统谈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高瞻远瞩充满胜利信心。这是苏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地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会谈,不仅使米高扬对中国革命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也使苏共和斯大林本人对中国的形势及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强调执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给东北局的电报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制定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已迫在眉睫。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报告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全面地论述了如何迎接全国胜利、如何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次全会是集全党智慧之大成,报告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篇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他一再向全党指明新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全体共产党人不要过分地陶醉于胜利之中,而要以清醒的头脑为即将承担的建设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修改稿)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毛主席进入北平、建国前夕召开的一次伟大的会议,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并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在西柏坡工作和生活只有短短十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在西柏坡领导全党全军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西柏坡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