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文化育人 | 浙江财经大学:最是书香能润心——“匠心育品”校园书香文化育人...

浙江财经大学:最是书香能润心——“匠心育品”校园书香文化育人品牌构建与实践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25-02-27 15:09:38

浙江财经大学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坚持“文化荣校”战略,依托地缘优势和文化底蕴,通过创新建设理念,丰富阅读形式,优化书香环境,引领阅读风尚,实施“百本·千场·万人”校园书香强基计划,将阅读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多主体合力营造书香校园育人氛围,引导师生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以文化人

探索建设具有特色的书香校园路径

百本经典奠定发展底色,精品阅读点亮育人品牌。学校聚焦“匠心育品”,通过多层次开展荐书导读、多形式研学理论经典、多学科建设精品文库,引导广大学生走近人文、红色、学科经典,助力“大思政课”建设。通过大力推广经典阅读、传统非遗、特色文化阅读活动,联合学生为本、高校为主、业界为辅“三方主体”,定位“育人品性”“学术品貌”“文化品位”三大目标,通过建设“书香校园与文化建设”工作建制、“两奖文献馆+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红色资源库”资源库载、“学校—业界—社会”合作机制、“国—省—市—校”书香文化品牌体系、“读百本书第二课堂—文化阅读类通识课程”课程架构等“五个平台”,深耕“红色根脉”“大师风采”“传统文化”三条路径,着力完善“百本·千场·万人”校园书香文化育人品牌。

图片

“匠心育品”校园书香文化育人品牌架构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架构,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建设。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机构合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校园阅读建设书香财大的意见》,将“书香校园”列入学校文化校园建设规划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的学术、教育、信息与文化功能,动员组织各部门、学生组织及社会团体等主体力量,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成效。

丰富平台资源,健全工作机制,构筑文化育人教育模式。基于“五个平台”,深化校园红色阅读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文化阅读类通识课程开展,以优秀校园文化构建多维一体育人体系,培育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创新阅读路径,广泛交流合作,深化文化育人探索实践。在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涵养高尚品德。基于文化阅读不同性质与内容,分别设计以红色根脉的“导读”、以学术导航的“论读”、以文化行走的“走读”三种阅读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校外文化机构企业合作,建立与文化馆、非遗场馆等特色文化场馆的战略合作关系。

完善长效机制,拓展筹资渠道,建构文化育人保障体系。聘请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或学术组织负责人担任学术顾问,打造一支专业、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团队,包括文献博物馆建设队伍、学术活动(联系联络)队伍、翻译出版队伍。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争取社会赞助,通过项目合作、冠名等形式吸收社会资金资助。

图片
学校举办第十八届读书节活动


集聚资源

构建浸润阅读的师生参与长效机制

 资源共享,建立全覆盖“读百本书”校园阅读工程。学校28年来持续开展“读百本书”活动,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四年内对学校列的100本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著,进行泛读、精读,并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合计获得2个必修学分。每学期统一批阅评比《读书心得记录本》,三次编改《读百本书指要》,四次修订《学生读百本书活动实施办法》,每年召开读书总结交流研讨会,每2年进行工作督查,编印《读书与思考》优秀心得,使“读百本书”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实际、贴近学生,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主动性。

项目共建,建立全方位阅读服务网格体系。成立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设“书香校园与文化建设”工作组,全面推动“书香财大”各项活动策划与实施。建立健全“课内+课外”“校区+园区”“线上+线下”阅读服务设施和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阅读”,优化数字阅读服务,完善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平台建设,建成校内公共阅报栏(屏)、“朗读亭”“漂流书架”“时光读书吧”“清盐书角”等,鼓励支持一批读书团队和书香伴学导师团队,“以书养德”,倡导爱心传递、诚信阅读,共建书香校园。

优势互补,搭建多角度阅读推广活动平台。实施阅读学分制。以百本经典书目为纲,结合社会热点、教学周期、学生特点,坚持“年年有创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书展,日日有朗读”,形成“红色资源引读、专家学者论读,文化实践走读”阅读模式,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通过自主阅读、专家领读、交流分享等形式组织特色鲜明的读书活动,形成“鹅湖讲坛”“书香工商”“红鹄论坛”“心理悦读会”等学院特色阅读品牌,不断引导学生读书明理、读书崇德、读书力行。

协同育人,打造个性化专业文化研学基地。建成孙冶方经济科学文献馆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政府管制文献馆、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等特色资源,其中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为全球首创。成立“两奖”研学中心,充分挖掘“两奖”特色文献馆的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让经典阅读与学科专业、红色传承同行,让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感受祖国繁盛,让爱国基因根植在学生心中。


图片
师生交流分享读书会


打造精品

以读书活动构建校园阅读磁场

厚植“百本书目”新优势,彰显文化“育人品性”。学校努力革新阅读项目形式与内涵,引导师生从百本书目中汲取智慧与力量。28年来,所有本科生参与“读百本书”活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两万余场次,撰写和批阅心得体会85万余篇,编印《读书与思考》20集共1200余万字。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线下书展,多次开展线上书展,夯实“书香育人”根基。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以“金鹰学堂”“经纶杯”“朗读者”等为依托,开展“草根读书会”“跟着货币学党史”等读书活动。

立足“财经特色”新成就,塑造“学术品貌”。以百本书专业书目为切入点,开设多门通识课程。如“共产党宣言”“论语精读”等通识选修课,“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与中国经济发展”通识课将百本书中经济学类书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论稿》等著作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相结合,提高学生经济学素养。“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数据库以印刷型、数字型等形式提供师生经济学科的国际学术文献资源,定期举办“诺贝尔经济学奖学术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专题学术沙龙、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学校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2017年列入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重点文化支持建设项目,2019年被列为钱塘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2023年入选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每年开展活动百余场,校外“大中小幼”参观人员上万人次。

打造“国潮国风”新时尚,提升“文化品位”。将经典阅读与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融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学校组织开展“品百本书香 悟百味人生”学涯花朝市集活动。将浙江非遗文化探究作为提升师生文化阅读的重要途径,8年时间建立34支团队深耕地方非遗传承与保护,开展“深度文化之旅”,受到人民网、凤凰资讯、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广泛报道,掀起一场“非遗”文化传播热潮。“颂棣读书”引导学生阅读文史哲类“无用”书,以“无用”书为载体,做“有用”人。通过建设书香师生书画展、红色文化讲解班等,构筑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播传承。学校将阅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不断优化校园阅读体系,持续打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引导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图片

校外“大中小幼”来校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浙江财经大学特展”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