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文化育人 | 贵州财经大学:听老票据讲故事,文化育人显成效

贵州财经大学:听老票据讲故事,文化育人显成效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25-02-27 15:03:06

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建于2004年9月,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票据命名的博物馆。近年来,贵州财经大学充分发挥票据博物馆优势,积极探索传播红色文化新路,票据博物馆已成为学校开展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挖掘整理

让老票据“活起来”

一是“寻”老票据,逐步丰富馆藏。多渠道寻找、搜集、整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票据,经过多年建设,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现已设有9个展厅、馆藏各类票据文物1万余件,集中展示我国历史上的部分股票、粮票、钱币和人民币。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既抢救和保存即将逝去的历史文物资料,又为我国票据展示及研究提供实证。

二是“挖”老票据,提供鲜活教材。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及传统文化育人效果突出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研究古代票据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现象、民国时期各个军阀割据时期及北洋政府时期发行的各种货币和票据背后的历史事件,探索红色票据中蕴藏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光辉历程,将票据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供鲜活教材。

三是“研”老票据,不断增强内涵。充分发挥票据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对红色票据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截至目前,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南地区信用票据研究》获立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论文获得贵州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依托“学术立校”战略,用学术传播红色文化,常态化组织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2021年,与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委员会、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百年党史与红色传播”全国性学术交流会,共讲党的百年故事、共话红色文化发展。


强化融会贯通

把老票据“连起来”

一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票据是历史最生动的写照和体现,是党史研究的“富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充分发挥红色票据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用好富含红色基因的老票据,将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红色教育的教学资源,把票据博物馆作为重要场所和重要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票据博物馆被贵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第一批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二是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票据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全面系统展示中国历史上各类信用票据的专题博物馆,更是一个集教学、科普、研究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平台。学校立足财经类院校特征,充分发挥票据博物馆育人功能,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不断加强校馆融合,积极配合学校发展战略,构建多元育人体系,引导教职工和学生从财经视角认识老票据、学习老票据、研究老票据,营造浓厚的财经文化氛围,着力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人格心智素质、学科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助力学校实现锻造“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贵州财经大学将票据博物馆作为开展思政课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积极组织师生到票据博物馆参观学习,票据博物馆已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新生教育、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的重要育人实践场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票据文化,用票据讲好红色故事,学生参与度高,育人效果好。建设红色金融文化长廊,拓展学习载体,让学校红色金融课“看得见、摸得着”。


发挥育人功能

把老票据“用起来”

一是培养宣讲队伍。专门成立票据博物馆学生讲解团、“小小马”宣讲团,负责宣讲票据博物馆红色票据后面的故事。强化对票据讲解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培育,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精通、业务精湛的讲解员队伍。目前,培养50余名学生志愿讲解员,20名“小小马”宣讲团成员。票据博物馆每年开馆300天,年均接待师生1万余人次,其中学生占70%以上。

二是强化服务社会职能。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宣传文化、传承文化的功能,共承接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省内外高校、学术团体、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类参观活动和社会服务100余场,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次,票据博物馆影响力持续扩大,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老票据讲故事

助老票据“火起来”

一是讲好票据背后故事。贵州财经大学聚焦票据文化资源,从票据面临的时代背景、工艺及制作过程、社会经济价值等层面,深入全面挖掘票据资源。目前,集中整理出“中央苏区第一套银行币制作到底有多难”“一张粮票背后的故事”“短暂的流通券”等10个老票据背后的故事。同时,开展红色票据专题宣讲活动,突破场地的限制,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真实历史事件变成鲜活教材,让师生在“情景再现”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二是精心策划网络精品。与新华网合作,积极创作有新意、有吸引力的网络精品,共同推出“听老票据讲故事”系列视频。视频内容创作紧紧围绕党史革命史主题开展,由学校“小小马宣讲团”宣讲员担任主讲人,在票据博物馆实地讲述老票据的故事,片尾由专家进行总结点评。视频中加入大量珍贵的史料信息,生动展示时代背景,通过生动的叙述、详细的史料展示、丰富的视觉语言吸引青年学子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兴趣。首集作品于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新华网贵州频道首播,点击率超140万次,取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票据博物馆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目前,“听老票据讲故事”系列网络宣讲已在新华网播放10集,形成一定品牌效应。

三是多平台宣传扩大影响力。集中造势传播扩大节目声量,实现更有广度的传播效果。“听老票据讲故事”在新华网,学习强国和校内媒体同步上线,《半月谈》《当代贵州》《贵阳日报》等媒体也对票据博物馆进行了报道,票据博物馆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特色博物馆。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