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特区精神 | 典型人物 | 李景镇

李景镇

发布时间:2021-10-14 12:46:33

敢为人先闯鹏城  承前之志写新章

——记深圳大学先行者

【开篇语】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中共深圳市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40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这40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开拓者,他们代表着那一代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敢为天下先的劳动者。深圳大学也有这样一群“拓荒牛”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追寻深圳大学五位先行者的足迹,接过他们手中的精神火炬,迈步下一段旅程。

李景镇:洞见微相的光影猎手

岁月纷繁,众生万象。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剪影之中还是黑白的色泽。在当时建国史廿岁未满的时代语境中,不少国人对所谓“光学”的认识尚不明朗,而李景镇却已在清华园内孜孜不倦地学习光学领域的前沿理论。1968年,刚刚攻读完研究生学位的李景镇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是当时中国的光学研究重要营地之一,在那里,李景镇忍饥挨饿战寂寞,挑灯夜战做学问,潜心研究长达25年之久。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来到1993年。彼时,改革开放的浪潮早已席卷全国各地,激荡起了万千国人同胞的满腔热血。决心要去更广阔天地施展拳脚的李景镇毅然离开曾经工作多年的地方,来到深圳。此后,他曾任深圳大学应用物理系系主任、光电子系系主任,后任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子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景镇说:“当初,我从中科院来到深圳,是向往这个城市的年轻,是深圳的活力吸引了我。”李景镇回忆起曾经的那段岁月,只觉每一次选择都充满着意义。选择从舒适区中跳脱出来,在一个南方尚待崛起的城市重新开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陌生的环境与疏离感并没有阻拦李景镇磅礴的科研热情,他很快便重组了团队。开拓创新,筚路蓝缕,李景镇团队在上世纪年代的尾声中谱写了奋斗的新章程。



事实上,20世纪末的中国,正值新型强爆轰等高层次科学试验工作的进行阶段,亟待前沿与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发布,提振国人在相关领域的信心。但那个时候的光学领域——尤其是瞬态光子信息领域,尚是一片试验田。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一直缺乏铿锵有力的学术之声。就是在这种不被看好的尴尬境遇中,李景镇毅然道出:“我要把深圳的光学搞起来,不辜负光学前辈的厚望。”匆忙的科研生活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歇。许多时候,夜幕降临,深圳大学光学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里面总有李景镇躬身研究的身影。李景镇很珍惜这种夜幕中的宁静,希望在静谧之中寻求新的思路与灵感。多年学术生涯的积淀让他在这条路上稳扎稳打,一路高歌。他带领团队,在一个又一个重大领域开拓进取,率先成功研制出了S—150超高速等待式分幅摄影机。

进入深大后,李景镇在科研事业的卓越追求更是带动了全院系的学科发展。他的科研工匠精神也成为荔园学子深厚的精神财富,激励全院师生共同拼搏。勤勉认真的他率领全团队为我国创建光谷做了前期的理论工作。一次次实验、一项项数据不仅见证着深大光学的崛起,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地区的学术氛围。此外,他挂帅深圳光学实验室,并主导成立了深圳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光子工程研究所。在李景镇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深圳的光学研究产业收获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

往昔荣景,皆为序章。李景镇对于高精尖的追求从未停止。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瞬态光学成像的资深专家,即使已过古稀之年,他依然对科研矢志不渝。围绕时间这个靶心,李景镇为我国高速成像、超高速成像和极高速成像原理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李景镇实现了激光等离子体飞秒多幅高分辨率成像,把摄影频率推进到每秒10万亿幅领域,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近年,李景镇团队在深圳大学瞬态光子信息技术实验室中研发了MOPA摄像机,在这个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因为热爱,我从未想过放弃。”这位用大半辈子追逐瞬态光子的光影猎手,仍在微观世界中洞察众相,燃烧灵魂。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