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及其发挥
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及其发挥*
郑士鹏 万琦慧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 重大节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与载体,包含丰富的类型和鲜明的文化特质。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主要包括情感熏陶、正向激励、约束引导及凝心聚力等四个方面。发挥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需要深入挖掘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全媒体舆论引领的宣传优势,健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配套服务,拓展重大节日的国际视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共同的精神基础。
[关键词] 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涵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20)08-0139-005
重大节日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与载体,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1](P14)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重大节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P165)近年来,我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重大节日纪念庆典活动,通过大型庆典、庆祝仪式等载体,将民族历史、党史、国史等以鲜活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增进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了爱国主义的共鸣,充分发挥了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大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不断变化,而与此同时,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历史性变局中,意识形态的隐性博弈不断加剧,承载着西方价值观念的西方节日不断涌入,一度引发了社会领域的功利化节日娱乐风潮,导致我国传统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被弱化,爱国主义主流价值式微。基于此,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坚持对重大节日及其衍生的文化现象加以深思和探究,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深挖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依托重大节日影响范围广、感染力强的优势,将重大节日打造成为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继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向世界传递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一、重大节日的类型及特质
重大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纪念价值和意义的时间节点,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和创造的带有世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类型。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文化、近现代重大节日文化与世界重大节日文化汇流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重大节日文化体系,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深沉的历史积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博大的世界胸怀。
1.承载着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节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重国家情、人民情与乡土情的优良传统。这些深沉的情感和中华民族勤恳耕耘、不懈创造的精神和成果,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承载着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中。例如中华民族众多节日中最隆重的、寓意辞旧迎新的春节;表征阖家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之情的中秋节;集春祭礼俗与亲近自然为一体的清明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端午节;注重饮宴祈寿、感恩敬老的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标识,是推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最朴素、最原始、最本真的思想源头。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反映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文化渊源,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和文化根脉。
2.承载着厚重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记忆的中国近现代重大节日
觉醒与抗争、奋斗与拼搏、改革与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核心关键词。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发展历程中经过艰辛抗争、奋力团结、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中华民族在先后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伟大飞跃基础上,又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和命运。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节点和承载着革命记忆、集体记忆的重大时刻,成为了被人们永久纪念的重大节日。例如传承青年运动主题的五四青年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伟大历史的八一建军节;宣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庆节等。这些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节日深刻蕴含着鲜明的“红色基因”,是爱国主义的具象载体。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节日是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的历史记录,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确立的中国航天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安全日等重大节日,则是基于革命文化土壤而孕育生成的,代表中国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不断满足的节日,全方位地诠释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领域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承载着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世界重大节日
世界重大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这些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的重大节日具有特质上的共通性。或是表明了对特定群体的关爱,或是对人类发展面临共同难题的关注,没有国别的界限,切中的始终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理解世界重大节日与爱国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厘清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理性爱国主义的区别。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是以国为单位来诠释价值观、文化观和发展观的。爱国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理和精神追求,没有国家观念则无从谈起爱国主义。世界重大节日的出现和丰富发展,彰显着人类文明在多样化发展中不断凝结着共识,体现着世界各国人民崇尚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追求,是在世界视野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资源。
二、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
近些年来,我国围绕特定时间节点举行了一系列重要人物、事件、节日的纪念庆典活动,这些重大节日纪念庆典与仪式,以其良好的情境体验和情绪的渲染力,充分发挥出了重大节日的情感熏陶、正向激励、约束引导与凝心聚力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增强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情感体验和内在领悟,使重大节日从特定的纪念性活动升华为具有教育性、引领性和文化性的价值载体。
1.情感熏陶
若论中华民族影响最广、根植最深的精神品质,那必定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依托。”[3]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绵延发展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为民族的延续发展和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外在表征是人们在重大节日、庆典仪式上所释放出的对国家的真挚热爱。如我国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央和地方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节日庆典活动,通过庆典和仪式,重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和峥嵘岁月,唤醒了人们对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集体记忆,使人们深切地体悟到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关联。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的实践表明,爱国主义需要具象的载体,更需要“仪式感”。重大节日是有效增进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民族和国家自信的有效途径。
2.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是对主体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领和激发的教育方式,重大节日的正向激励功能,是借助庆典仪式等载体,对人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的精神激励与鼓舞。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与立功之本,作为一种内在情感,爱国主义具有自主性和内源性。无论是庄严肃穆的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节日,亦或是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均能够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历史融合起来,传递着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从会前的万众期待,到仪式上的欢声赞歌,再到全媒体面向世界的交互式直播,人们从真实的画面中感受中国的日渐强大,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感受中国发展带给每一个人的内在自信。重大节日的正向激励功能实现了爱国主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激发了人们在新时代中创新创造的热情,鼓舞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士气。从这一角度而言,重大节日蕴含的强大爱国主义正向激励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3.约束引导
重大节日庆典仪式活动,以明确、具体的活动方案、庆典设计和节日话语,回答了何为爱国、为何爱国、如何爱国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承载着西方价值观念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外来节日一度在我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甚至成为了一种娱乐消费现象。尽管人类情感具有共通性,各民族的信仰需要得到同等的尊重,但外来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冲击,也反映出了部分人存在崇洋媚外、盲目自损的错误思想。此外,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存在于微博、微信等平台中的非理性爱国声音和行为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对大众的文化观念和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在‘西风’‘西雨’长期的吹袭浸染下,一些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偏听偏信西方利用大众传媒、影视文化、网络动漫等传播的错误信息和价值观念,丧失了自身的判断能力,陷入了迷茫和困惑,甚至受西方舆论的误导,形成了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4]重大节日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国庆节为祖国“点赞”、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舟大赛等活动,通过大众传媒对节日溯源的解读和价值意义的传播,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并为人们提供了正确享受和参与节日、理性爱国的行为参照,使人们的爱国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发挥了重大节日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引导作用。
4.凝心聚力
重大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有机统一,热爱本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是一种集体的、共性的心理现象,见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始终围绕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P191)中国重大节日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可割裂的有机体,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的核心凝聚力与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的高度文化认同。然而,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一致的情感并非是天然生成的,只有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凝心聚力、共同创造,才能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体系。因此,加强对重大节日的重视,并创新相关庆典、仪式的设计,可有效借助重大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力量,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中国道路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这种全民族的共同爱国情感和意志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是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最终价值所在。
三、发挥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实践理路
重大节日体现着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符号,在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互动性、体验性的庆典仪式,涵育着当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要充分发挥出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促使人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实现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1.深入挖掘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文化资源
节日文化资源与物质文化不同,节日文化的传承者是全体人民,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重大节日及爱国主义文化的新需求,才能引领生成新时代的节日文化,主导社会主流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重大节日庆典和仪式的心理期待,继而使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一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重大节日文化。在重大节日文化的爱国主义资源开发中,坚持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重大节日文化的时代变迁,把握传统重大节日、近现代重大节日以及世界重大节日的逻辑契合点,不断提升重大节日的文化和思想站位。二是重视积累与沉淀。结合重大节日的类型和特色,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保护,不断健全重大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护制度,确保民族多样性文化的完整性与文化供给的稳定性。三是加强对重大节日文化资源的深挖与提炼。重大节日文化资源的源头活水在人民群众之中,在平凡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重大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热情和潜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传承人及专家学者,建立以人民为第一主体,多方协同参与的重大节日文化开发主体结构,储备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四是加强重大节日文化的创新。重大节日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为人们所自觉尊崇,关键在于重大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创新性。只有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推进节日文化在理念、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创造性转化,才能不断增强和丰富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实现重大节日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无缝链接。
2.充分发挥全媒体舆论引领的宣传优势
反思与批判是正确对待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复杂社会思潮的干扰下,中西节日的混杂,使部分人陷入了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近几年来,在新媒体平台中存在着狭隘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的“糟粕”与“偏狭”,却高歌西方节日文化的“民主”与“自由”的现象,体现出了部分人文化观和历史观的错位。此时发挥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尤其不能放松宣传思想工作这一主线。在全媒体时代中,以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迅速发展,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信息传播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因全媒体而进一步加速。然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意识形态博弈的方式,使意识形态斗争向着信息化、碎片化与隐蔽化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从另一视角看,新媒体也拓宽了人们了解节日文化、参与节日庆典仪式的渠道,主导了全媒体视域下新型节日庆祝潮流,是引领爱国主义舆论的重要主体。因此在深挖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时,要注重化弊为利,发挥出全媒体舆论引领的宣传优势。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各大新媒体平台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营造生态化的网络虚拟环境,为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二是增强各大网络新媒体平台对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重视。主动担负起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与媒体责任,培育一批专职、专项、专能的重大节日线上活动策划及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队伍。在节日文案策划、线上互动、解读重大节日渊源等方面,坚持去伪存真,确保重大节日线上活动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与准确性。三是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敏锐把握网络舆论走势。重点传播重大节日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蕴含的道德思想、群众的历史创造力与想象力,将高品位、创新性、开放性的文化内容呈现在大众面前,发挥出全媒体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舆论引领的价值和作用。
3.完善重大节日庆典仪式活动配套服务
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会引发社会关注的高潮,如何保持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效果,关键在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向着常态化、立体化发展。我国的劳动节、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同时也是法定假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升温,假日出游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活与消费的主要内容。因此,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常办常新,必须切中群众的文化需求,使人们在重大节日的氛围中,在享受假日的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全方位涵育。一是要加强政府、社会、企业及媒体的联合。建立多主体协同参与的重大节日活动庆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及移动通信基础建设,使人们在出行、购物、餐饮等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国力增强之下的生活便利,并带着这种幸福感与自豪感,走进革命圣地、重走革命之旅,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爱国感悟。二是加强业态管理。加强重大节日庆典关键城市、知名景区的网格化治理,落实环境卫生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造和谐良好的重大节日环境氛围。三是要建立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及仪式的安全保障机制。完善重大节日庆典仪式活动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卫生安全保障机制,使人们在重大节日中以更加放松的心态释放爱国热情,表达爱国情感,感受祖国繁荣发展之下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系,继而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从“要爱国”向“我爱国”转变。
4.拓展重大节日的国际视野
爱国并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封闭的,在不同时代中,爱国的视野、爱国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领域的人才、知识、资本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出现了迅速的国际流动,人类社会的命运空前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我国迈进新时代,对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当下,如何在世界视野下定位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审慎把握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6](P69)这表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具有开阔的世界胸怀,这种爱国主义胸怀与解决时代问题、与民族文化发展是高度适应和契合的。在新时代中充分发挥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一是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原则,与国际文化交流、坚持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在传播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面向世界发出中国崇尚和平与发展的全民追求,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的道路选择、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并在差异性文化中获得启示、汲取营养,增强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包容性与发展活力。二是要广开大门,盛情相约。发挥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强调文化的兼容性,在重大节日活动庆典仪式中广邀国际友人积极参与,积极组织开办围绕重大节日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使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建立友谊、携手奋斗。三是培育理性包容、积极进取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理性、平和地爱国,增强人们对国情国史的认知,使人们既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同时也要拥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强烈国家担当和世界担当。四是建立中国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涵育的对外信息传播话语体系。明确中国爱国主义精神在世界发展、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坐标、时代方位,将中国的发展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利用国际交流、媒体联合,传递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不负使命的博大爱国主义胸怀。
综上所述,重大节日包含丰富的类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包含情感熏陶、正向激励、约束引导与凝心聚力四重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在新时代,要深入挖掘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资源,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提炼与深究,建立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科学把握媒体融合的主流趋势,依托全媒体建立线上线下相统一的重大节日爱国主义信息传播模式。进一步加强重大节日庆典仪式活动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博大的世界胸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借助重大节日纪念庆典活动释放出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 韩振峰,王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形成、内容及实践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4] 骆郁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破”与“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陈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