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优质素材资料包

为进一步增强全国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引导高校师生坚定信念、坚定信心、坚定意志,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定期选编“高校思政优质素材资料包”,作为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
首页 | 思政资料(第3期) | 思想理论阐释 | 疫情防控·世界意义 | 热点解读 | 凌胜利: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大变革

凌胜利: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大变革

发布时间:2020-10-30 09:44:23

 光明日报:2020622日,第2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挑战。6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时指出:“中方愿同非方一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对于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传染性疾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尤为必要。疫情无国界,面对这样一场极其严重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危机,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显然,在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对于疫情的防控需要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全球化早已使世界各国成为难分你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只有风险共担、协同合作,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离不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应对和主要大国的协调一致。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也要积极发挥作用。目前,万国邮联、国际航协已呼吁各国政府提供快速通道许可证,允许货运公司接管主要枢纽地区撤出的旅客业务,保证相关医疗物资的供应链运转,保障货物运输流畅。鉴于这次疫情影响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影响时间之长,国际社会更应齐心协力下好一盘棋,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为了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需要在政治、经济、科技、信息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推进各项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大变革。

 一是各国之间要加强政治沟通。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各国之间的政治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在联合国的主导下,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已经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了共同决议,呼吁各国在医疗、信息、经济等各方面加强合作。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合作而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并非零和博弈,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加强政治沟通,推动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安全。

 二是注重全球宏观经济协调。对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而言,各国既需要较好地应对疫情,也需要避免经济严重受损而导致经济发展能力遭受重创,减少因疫情而引发民众生活困难与社会危机的可能性。考虑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应该统筹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互相伤害,尽可能规避“屋漏偏逢连夜雨”。对此,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开放贸易格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优先保障医疗物资的及时供应。

 三是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系统性合作。对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要利用网络等便利条件,在信息共享、经验传授、科研攻关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对于公共卫生问题,要尽可能早发现、早防控,各国之间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各国通报。由于疫情暴发时间有先后,各国应对方案也有差异,各国需要多总结有益经验,尽快互学互鉴。科研合作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为了尽快攻克疾病,各国在药品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应加快合作,必要时对于一些专利制度等可做特殊处理,将人类生命安全摆在突出地位。

 四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联控机制建设。有效阻断传染性疾病,需要开展跨国联防联控,强化卫生防疫沟通协调应急机制,降低人员跨境流动带来的病毒扩散风险。对此,各国在口岸管理、医疗物资生产、疾病风险管控等方面要加强合作,实现联网联动机制,促进高效合作。此外,还应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相对于主权国家而言,一些社会组织甚至个人能够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弥补主权国家的局限与不足,发挥灵活性、广泛性、多元性等优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生力军,实现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并进。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警钟,人类社会为了避免再次深陷灾难之中,就必须尽快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大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凌胜利,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凌胜利: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大变革.docx

思政资料(第3期)

资料打包下载

导: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新闻办

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东北师范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武汉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审核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发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