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优质素材资料包

为进一步增强全国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引导高校师生坚定信念、坚定信心、坚定意志,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定期选编“高校思政优质素材资料包”,作为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
首页 | 思政资料(第3期) | 错误言论批驳 | 驳“中国借疫牟利论” | 智库针对性研究成果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持续援助发展中国家战疫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持续援助发展中国家战疫

发布时间:2020-10-30 10:06:5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982233474652324&wfr=spider&for=pc

 中国驰援——响应最迫切需求

 229日,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携带一批检测试剂盒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支持伊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此后,中国先后向伊拉克、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老挝、委内瑞拉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派出多支抗疫医疗专家团队,援助抗疫物资,分享防控经验。

 “中国在为发达国家提供防疫资源的同时,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防疫形势,尽可能地提供援助物资,帮助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把疫情控制在最初阶段。”张永蓬指出,中国在自身防疫压力仍很大的时候,就已开始尽自己所能向发展中国家紧急提供援助。

 据国新办发布会消息,截至326日,中国已分4批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实施抗疫援助。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向28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26个非洲国家、9个美洲国家、10个南太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援助对象既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援助方式包括医疗物资援助和医疗技术援助两种。援助物资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隔离眼罩、额温枪、医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机等诊疗设备;医疗技术援助主要采取派遣医疗专家组的形式,开展经验交流,提供诊疗建议。

 据外交部消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25日,中国已先后同东北亚、南亚、中东欧、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及南太等地区的100多个国家以及东盟、非盟、上合组织、加共体等国际组织举行了近20场专家视频会。此外,中国长期派驻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积极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政府还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总结抗疫经验,翻译成多国文字,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

 “目前,发展中国家急需防疫物资、防疫经验,中国通过援助抗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组、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响应了这些国家最迫切的需求。”张永蓬表示。

 大国贡献——助力遏制疫情蔓延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控制本国疫情的前提下,还要做全球性的全方位考虑。中国援助发展中国家,践行了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为全球合作抗疫贡献力量。”张永蓬认为,目前,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有实力帮助发展中国家遏制疫情蔓延。

 “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要团结,团结,团结,还是团结。”谭德塞日前表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研究所俄非关系和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杰伊奇表示,从1963年起,中国定期向非洲派遣医疗队。中国在埃博拉疫情期间向非洲派遣了1200名专家,对当地1600名医疗工作者进行了培训,花费了1.2亿美元抗击该疫情。在当前情况下,中国首先向非洲发送了1.2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还与20个非洲国家卫生领域专家举行了视频会议,并向非洲派遣病毒学家。“非洲国家对中国寄予厚望,因为中国总是与其相向而行并提供援助。”

 张永蓬指出,在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中国是第一个驰援西非国家的国家,也是援助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在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等方面,已积攒了许多经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这些经验举措也将发挥作用。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授谢里夫在尼主流媒体《蓝图报》发表文章表示,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的发展将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经济早日摆脱疫情影响作出贡献。

 “控制疫情在发展中国家蔓延,一方面有利于全球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更深创伤。”张永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公共卫生体系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的欠缺,疫苗研发等医疗科研技术的欠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时资金的欠缺,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球各国一起努力帮助解决。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持续援助发展中国家战疫.docx


思政资料(第3期)

资料打包下载

导: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新闻办

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东北师范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武汉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审核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发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