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苏区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棵松

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棵松

发布时间:2021-06-08 22:00:03

在江西省的瑞金市叶坪乡,连绵的群山默默护卫着一个被称作红军村的小村庄——华屋。

华屋是一个自然村,属叶坪乡黄沙村。因整个村子的村民都姓华,故称华屋,当年只有43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参战。

只见村后有一道后龙山,成弓状形环抱着整个村庄。在它的背脊上长着一片茂密的林子,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17棵顶天立地、直指苍穹的青松。

1-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颗松-连环画_UUID11357

十七位战士十七棵松 漫画

1-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颗松-红军村.华屋_UUID11357

红军村.华屋

1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在扩红队的唢呐、山歌声中,华屋村17名青年先后参加了红军,他们中最小的华崇宜年仅15岁,还是宝宝仔呀!部队马上就要转移了,父母深知儿子此去定会有流血牺牲,种棵树吧,树有根,如果人光荣了,树还在,见树如见人啊!

天刚蒙蒙亮,父母扛着钁头,带华崇宜登上后龙山,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移栽了一棵青松。

脚踵接着脚踵,另外16名青年也相继上山来栽树。后龙山是祖山,他们要在祖山上罩一片浓浓的绿荫,立一面飘舞的旗帜,告诉后人华屋曾经有17名青年去当红军了。青松常在,革命必胜!

原华屋村苏维埃主席、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文书的华质彬,是第一个参加红军的华屋人,也是全村送郎当红军的领头人和最年长者。但由于整天忙于工作,他竟没能来得及在出征前种一棵青松。

193410月的一天,华质彬随部队长征离家这日,天降大雨。他反复叮嘱妻子照看好孩子,照看好家。说罢,戴上斗笠、披挂起蓑衣,和部队一起冲入倾盆大雨之中。9岁的儿子华丕恢追出门外,大声哭喊着:我要爸爸!却见华质彬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雨帘里。这次湿淋淋的别离,竟成为华质彬与华丕恢母子的生死诀别,后来他不幸牺牲在长征途中。

华质彬虽然没有参加这次栽树,却是华屋人心中的一棵青松!山上有17棵青松,华屋人心中,永远有18棵不老的青松。

2

日复一日,17棵青松长高了、长壮了。它们经得起风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俯瞰着家园。

然而,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7位参加红军的青年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

为让战死他乡的亲人魂归故里,乡亲们把17棵青松视为17位烈士的化身,在树旁建起了一座纪念亭,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年龄、部队番号和牺牲时间,并把在风霜雨雪中傲然耸立了80多年的17棵青松命名为信念树

人就是树,树就是人。每逢烈士纪念日,乡亲们都要来到信念树前,挂红纸、点红烛、系红绸,以特有的方式祭奠先烈。

英烈镌碑万代铭,青松承志千秋颂80多年过去了,信念树不仅成为华屋人的情感寄托,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树。慕名而来的瞻仰者络绎不绝,多时每天近千人,每年二三十万人。孩子们来了,到树下聆听红色故事,上好开学第一课;青年学生来了,到树下追寻红色之根,走好人生第一步;党员干部来了,到树下进行红色主题教育,熔铸永恒的信念……

1-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颗松-十七棵青松全景_UUID11357

十七棵青松全景

3

因为革命,华屋很红;因为战争,华屋也很穷。青壮年都上了战场,村子里就只留下了老人和妇女儿童,加上战争创伤和资源匮乏,华屋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之中。每每俯视小村庄,17棵青松摇动枝叶,习习簌簌发出不安的声响:老屋更加破败;村路更加泥泞;池塘臭气熏天;猪牛鸡鸭睡进了厅屋,莫名其妙的怪症成为常见病……

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华屋这个积累了太多贫困与光荣的小村庄,由《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强力助推,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3年的晚秋之月,又圆又亮。这一夜,华屋人用古老却最公平的方式抓阄分房,用激动而亢奋的声音欢呼一座新村的诞生!

继而,十万鞭炮脆响,久久回荡在山谷里。这一系列在电影上才看得到的惊喜场面向世人宣告:华屋的土坯房改造进入收获期!

62户分楼房。毫无经济能力的4户五保、孤寡老人,另有4套新落成的保障房。40多岁的华军是红军后代,没有房子,长期以来像只流浪猫四处在外打工。这次,他也如愿以偿,分到一套装修好的60多平方米的套房。望着梦中的新房,这个曾经孤独、困窘得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的汉子,奔到后龙山上,对着爷爷华崇宜种下的那棵青松,烧起高香,磕了三个响头,搂着树干哇哇大哭起来……

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一副对联表达着华屋人对党的感激之情。

如今,17棵青松高耸云天,喜迎八方来客。

201682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华屋村,先是走进几栋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的低矮灰暗的土坯房,后又来到宽敞明亮的新居。两相对比,生动展现了华屋人由贫穷到富裕的变迁。李克强与华海一家人围坐,听说华海家一年能赚7万多元,好日子节节攀升,不由笑逐颜开,喜上眉梢。

1-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颗松-华屋村新貌_UUID11357

华屋村新貌

那天,李克强听说了17棵青松的动人故事,临别时向后龙山招手致意。17棵青松哗啦啦——”回荡起阵阵松涛,茂密的枝叶大幅度摆动着,似一片浸润在蓝天上的美丽云霞。

今日华屋,村里村外都修了宽广的水泥路,小石桥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大桥;村里建起了健身场、卫生所、农民戏台、农家旅馆;山上种植了油茶、脐橙,田里种植了瓜果飘香的大棚菜;一湾清水自北向南绕着村庄而去,新屋映衬青山绿树,一派静谧祥和,成为游客争相到访的红色旅游乡村。有游客说:华屋,当叫画屋,它是江南桃花源、世上神仙居。

在庄严的华屋红军祠主墙上,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10个大字,就是这片红土地蝶变的力量源泉。

华屋的好日子,温暖了烈士久远的乡愁……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在江西省的瑞金市叶坪乡,连绵的群山默默护卫着一个被称作“红军村”的小村庄——华屋。 华屋是一个自然村,属叶坪乡黄沙村。因整个村子的村民都姓华,故称华屋,当年只有43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参战。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