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志愿精神+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模式
善用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培养堪当时代大任新青年
学以致用,乡村振兴实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北京联合大学发展定位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高校,“学以致用”是学校的校训,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不仅开拓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新路径,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切身了解中国乡情,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也能通过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搭建学生实习、业务接触、就业转化和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突出价值引领,志愿精神在校园内广泛弘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志愿精神培养纳入到乡村振兴实践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中,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培塑综合衡量的原则进行考核评估,在课程实践中强化志愿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联大特色、三农情怀”,挖掘思政元素,拓展宣传阵地,强化舆论引导,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农民院士朱有勇到优秀校友王丽娜、韩莉等,再到农业领域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意识,激发学生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学生创新能力突出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乡村创意直播
产教融合,植入红色基因,学生正能量满满。北京联合大学基于与抖音数字学堂的人才培养项目,积极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委组织部、运城市市委宣传部、阳泉市市委宣传部、贵州遵义湄潭县委组织部、黔东南台江县文旅局,以及广东普宁里湖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河南省洛阳官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抖音企业社会责任部重点帮扶的农业企业主动沟通,通过共建数字营销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接受乡村振兴工作队和乡村企业委托等方式,承接了一批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为帮扶对象在抖音平台做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直播带货推广,在公众号发布正能量推文,参与乡村振兴原创音乐比赛,为帮扶对象提供LOGO及外包装设计方案。近三年共有320名学生参与,帮扶了42个项目,25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挑战杯及“互联网+”大赛奖励,120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奖项。
校企合作,学生能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就业。项目组的联大“未来星"团队,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把产业真实项目和课程紧密结合,提升学生新媒体创作与运营、直播电商和运用数字工具解决行业企业用户研究、销售转化、市场渠道等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2023年初,抖音数字学堂启动企业实习环节,为毕业班学生对接就业机会。联大“未来星”团队有14人为毕业生,所有学生都实现高质量就业。联大“未来星”团队2024届项目成员在实习就业市场供不应求,核心成员早在大四上学期就进入头部企业实习。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丰台魏各庄开展“线下服贸会+线上直播+生活体验”活动
打造地方应用型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科研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项目组依托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以课题项目、决策咨询、社会专题调研、教育培训、学术报告等形式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向北京市政协提交《关于大力发展京郊旅游精准扶贫的提案》得到批复采纳。形成《创业韧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等12个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以及《长城手艺人品牌策划方案》等52个发展规划和品牌策划方案,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
创新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学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实践育人计划,以乡村振兴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优化相关专业的学科定位。目前,学校11个学科、63个专业中绝大多数都能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找到应用场景,其中经济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学科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基于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多年来北京联合大学的毕业生到基层支边、支教、返乡就业人数居市属高校前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搭建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平台。学校通过与各省相关部门、企业商会、高校和电商平台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推广项目成果,搭建合作平台,贯通“课程教学、项目孵化、实训体验、成果落地”四个要素,构建以 “高校—政府—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以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孵化坊、乡村振兴实训体验场和乡村振兴成果转化平台为依托的综合实体化平台。
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推动“志愿精神+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了“云南三下乡笃行计划案例”“新中式乡村下午茶案例”“云品入京,联大同行乡村振兴创意直播案例”“门头沟下清水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北京联合大学样板”,这种项目模式及典型案例已被广泛分享到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输出经验,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