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构建生态文明实践育人新范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时代号召,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开展“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共抓大保护”的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打造专业化、可持续、重创新的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国家战略,发挥学科优势
弘扬生态文明“主旋律”
启动“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
聚焦模式创新,坚持系统规划
打好实践育人“组合拳”
突出育人导向,着力构建“三科三融”生态文明实践育人新模式。学校以服务“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为导向,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打造以科学考察为特色、科学研究为核心、科普宣传为重点的“三科”育人路径,形成以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育人理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范式,通过生动实践着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彰显独特优势,打造了行走在山川河流的“大思政课”。深度挖掘提炼学科专业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育人特色、实践形式,创新开展“长江+科研科考”“长江+社会实践”“长江+文化科普”实践育人活动。聚焦长江流域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推动实践活动从“长江源—长江上中下游—长江口”全覆盖,把“山河变课堂、素材变教材、授课变互动”,高标准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深入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脑人心。
强化资源融合,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协同”的联动机制。以“长江大保护”行动专项工作领导组为核心,搭建专家顾问组、项目工作组、宣传推广组等多工作组协同机制,联动学校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实现“学校—学院—师生”上下贯通。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工作扁平化管理,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各部分工作左右联动机制。以长江大保护行动生态文明实践育人为抓手,打通与长江流域地方政府、相关高校、企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建立“校—地”“校—校”“校—企”等多领域内外协同育人新机制。
聚焦育人初心,增强辐射影响
画好专业报国“同心圆”
在格拉丹东山脚下发出“长江大保护”倡议
“长江大保护”原创科普剧《守望》公演
聚焦拓展推广,加强协同联动
锻造实践育人“新范式”
突出统筹谋划,构建“长江大保护”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推进“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工作机制。注重全员育人,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问题协商、育人共商”工作模式,实现多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注重全过程管理,明确实践选题、实践路线、实践任务、实践效果,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
结合学科优势,突显“长江大保护”实践育人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推进专业融合,吸纳各专业学科教师参与指导,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示范精品,通过实施专项社会实践、开展长江源科考、创排科普剧目等,不断强化示范引领。丰富实践路径,多形式开展科考科研、社会实践、文化科普等实践活动,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