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实践育人 | 新疆医科大学: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推动“青马工程”走深...

新疆医科大学: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推动“青马工程”走深走实——以助力“访惠聚”驻村项目为例

来源:新疆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2024-11-08 15:49:11

新疆医科大学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推进“青马工程”,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助力“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实践项目,让青年学子有情有爱扎根祖国大地,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项目创办于2019年,由学校党委领导,学工部指导开展,每年在全校范围内遴选300余名青年学子开展为期1年理论培训,利用寒暑期选派学员走进新疆14个地州21个乡村实践基地开展为期1个月助力“访惠聚”驻村实践,切实将专业培养、思政教育、基层锻炼融入实践育人体系,旨在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骨干,真正让青年学子走进基层乡村,在基层锻炼中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图片
“访惠聚”驻村实践项目组成员合影


健全组织体系

抓好“三个载体”建设

加强“青马工程”组织建设。依据理论课程学习组、“访惠聚”驻村实践点等要素将每期青马学员精准划分,建立14—16个临时团支部,形成网格化、纵深式的培养单元,充分发挥团支部凝聚力、引领力,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深化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依照培养目标,由校团委牵头,协同学校统战部,主动与地方行政部门、群团组织、基层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目前,在新疆14个地州21个乡村建立驻村实践点,每年将300余名学员选派至各实践点开展为期1个月的“访惠聚”驻村实践,并将实践点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相结合,采取“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细化实践锻炼项目、跟进实践过程考察、落实实践效果反馈”协同培养方式,与时俱进推进实践教学有质有效,抓牢实践基地建设落地落实。

      拓展线上育人载体建设。运用线上“实践+学习”模式,组织各实践点学员在线上实时开展心得分享、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等,学思践悟出真知;利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官方平台,开设“青马成长记”“访惠聚”等专栏实时报道,力求培养一批骨干,影响一批青年。3年来,学员累计分享心得60余次,理论学习24次,调研研讨12次,发表文章18篇。
图片

项目组成员走访入户、义诊送药


充实育人力量

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发挥组织力量主导作用。坚持学校党委领导,落实团委书记第一负责制,在每个实践点配备1名教师团干部负责“青马工程”实践锻炼各项工作;选拔优秀学员担任学生负责人,联通带队老师与学员,纵向发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制度优势,形成“党团队”联动共建格局。

      发挥专业力量基础作用。依托医科院校优势,打造“专业+服务”模式,号召学校8所附属医院每年向驻村实践点捐赠常用药品,并从各附属医院遴选专业医生带领学员走到基层,开展义诊送药、应急救护培训等服务。

发挥学员力量主力作用。“访惠聚”驻村实践充分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青马学员在驻村实践点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进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走在村头巷尾,帮助村民种地、修水渠、美化庭院、喂养家畜等,在实干中尽显青春担当。
图片

学校附属医院专业医生带领项目组成员开展义诊服务


创新运行机制

抓好“三项机制”建设

健全社会运作机制。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形成了资源整合、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过程规范的项目社会化运作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基层团组织、基层乡村以及青马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开展与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压实实践教学责任制、追踪学员发展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合作共建—联合培养—规范过程—责任落实—追踪反馈”闭环式项目化管理机制,切实推进“青马工程”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完善成果共享机制。组建青马讲师团,每年举办“青马学员说”事迹分享会,遴选10余名优秀学员作事迹分享;持续性进支部、进社团、进宿舍,用自身经历、真情感悟将驻村实践故事、乡村发展变化讲给青年学子听;结合驻村实践,形成理论文章、调研报告、视频集、图片集等形式多样的成果并在全校展示,促进实践成果共享。


提升育人实效

抓好“六项精品”建设

助力“访惠聚”实践项目三年累计培养学员1100余名,每年在新疆14个地州21个乡村开展实践,形成“义诊送药、文化讲堂、仪式教育、国语课堂、寻访民情、青年宣讲”6项品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驻村实践点村委会工作人员、乡村村民、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开展义诊送药,让健康“进基层”。在驻村实践点开展义诊送药、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将健康送到基层。以和田墨玉县为例,3年累计遴选20余名专业医生带领60余名青马学员开展3600余人次义诊服务,送出12万余元药品。

开设文化讲堂,让榜样“活起来”。青马学员为村里小朋友讲述榜样故事,让杜富国、张桂梅等榜样鲜活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铭刻在心间,引领孩子们从小学榜样、立大志。目前,累计在20个实践点开展文化讲堂48场,惠及小朋友2400余人次。

      开展仪式教育,让国旗“飘起来”。以宣讲《国旗法》、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升国旗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教育,培养爱国意识。目前,累计在8个实践点开展升国旗仪式36次,《国旗法》宣讲6场,培训12场,3000余人次参与,引领学员以实际行动做爱国主义的践行者。

开设国语课堂,让语言“通起来”。针对实践点部分村民国语水平较低的现状,青马学员利用傍晚、周末为村民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打通村民在语言沟通上的“最后一公里”,增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年累计在12个实践点开展国语讲授1536课时,学习分享会96场,惠及村民1800余人次。
开展寻访民情,让群众“说出来”。青马学员在实践点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访民情工作,一家一户走访,一字一句记录,零距离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急难所盼,切实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年累计走访600余户人家,记录百姓意见200余条,为实践点工作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参考。
开展青年宣讲,让理论“入人心”。青马学员为村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普及党和国家最新惠民政策,解答村民困惑;结合自身经历,用真人真事将党的理论在群众中讲清讲实讲活,让党的声音深入百姓心。在和田墨玉县7个驻村实践点开展宣讲24场,发放宣传手册1500余份,6400余人次参与。
图片

项目组成员在驻村实践点为村里小朋友开展文化讲堂


项目逐步发展为内涵素养深刻、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影响深远的品牌项目,已累计从学校8所附属医院遴选20余名专业医生、60余名团学干部带领1100余名青年学子连续5年走进驻村实践点开展实践锻炼,切实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舞台。新疆医科大学助力“访惠聚”驻村实践项目将继续践行“立德树人”要求,以服务青年发展、符合时代需求、贴合地域实际为目标,持续推进项目发展,推动“青马工程”实践育人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