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实践育人 | 中国传媒大学:立足“光明影院”公益实践,打造“五位一体”思政...

中国传媒大学:立足“光明影院”公益实践,打造“五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4-05-30 09:59:20

中国传媒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视听传播专业优势开展“有组织的实践”,带领800多名师生志愿者打造“光明影院”无障碍信息传播工程,面向视障人士制作、传播无障碍电影,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打造“课程思政、作品思政、实践思政、项目思政、活动思政”一体化推进的“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政育人成果服务国家残疾人事业、文化事业,立足国际舞台,讲好中国人权发展故事。


坚持立德树人
建设“文化盲道”

近年来,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新闻教育实践观”有机结合,将“实践”升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性元素和引领性力量,于2017年开始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联合发起“光明影院”无障碍信息传播工程,通过制作、传播无障碍电影,为视障人士打造直抵心灵的“文化盲道”。

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基础,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实践。学校立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媒体融合传播实践”,确立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的视障人士在一年52周里拥有了每周欣赏2部电影的机会,达到甚至超过了一般正常视力人的平均观影频次。六年多来,师生志愿者一共制作了600多部无障碍电影、2部无障碍电视剧,构筑“文化盲道”、铸就“精神通途”。

图片

“光明影院”学生志愿者制作无障碍电影


以无障碍电影“六进”为抓手,用思政育人成果服务国家和社会。学校开辟深入基层的“第二课堂”,推动无障碍电影进盲协、进盲校、进社区、进电影院、进电影节、进有线电视。通过无障碍电影“六进”工程,师生将成果送到全国31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2244所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各地盲协、盲校、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无障碍电影放映活动;专为视障人群放映影片的实体“光明影院”率先在北京CBD“朝阳剧场”正式挂牌并推广辐射全国主流院线;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盛事设立固定公益放映单元;无障碍电影上线“中国广电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覆盖超2亿户家庭。与此同时,师生团队还出版报告文学《光明影院的故事》并推动翻译英文及中亚五国语言版本,在无障碍信息传播与人权保障领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合作,为全球人权事业提供中国方案。


图片

师生志愿者将无障碍电影送到四川大凉山视障人士家中


倡导实践赋能
拓展思政育人路径

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铺设思政育人通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脱节、新闻传播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在课堂教学与服务行业、贡献社会之间建立桥梁,铺设思政育人通路。师生立足“光明影院”公益实践,将课程作为行业的“生产室”,将课程作业直接转化为优质的无障碍信息传播作品,并孵化成为行业产品投放社会,服务国家战略,形成全过程育人。

“课程+平台+项目”三位一体,创新思政育人体系。学校立足课程改革、平台搭建、实践项目,建立系统化的思政育人体系。在课程方面,依托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媒体融合传播实践”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开展专业实践育人活动;在平台方面,建立由各地盲协、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传媒企业为主要构成单位的合作联盟,并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搭建科研、实践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探索了一条“思政为先、专业实践、协同创新、共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在项目方面,构建完善的项目组织架构与实践分组,以项目制引导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学生具备正向的价值认知、科学的知识结构、卓越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图片

视障人士参加“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活动


打造“知行合一”实践闭环,完善思政育人机制。为提升“五位一体”的思政育人实施效果,学校倡导“知行合一”,将学习实践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紧密结合,完善思政育人机制。学校引入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实施效果。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优化管理方式,做到全课程、全阶段、全环节的闭环化管理。其次,将“课程思政、作品思政、实践思政、项目思政、活动思政”作为重要标准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最后,增加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学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项目化、模块化转化,以实践成果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打造“知行合一”的实践闭环。


依托公益服务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国家意识。学校通过带领学生深度参与无障碍信息传播实践,引导青年学子更好地认识我国残疾人事业、文化事业、人权事业发展大局,教育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实践,做到心系家国、志存高远,以专业所长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强化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认识社会,肩负使命担当。新闻传播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盲校、社区及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倾听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同学们通过开展扎根中国大地的无障碍信息传播调研、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图片

师生志愿者将无障碍电影送到内蒙古大青山盲人家中


坚持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学校以“新闻教育实践观”为指导,主张“实践出真知”,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强化“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引导学生发挥视听传播专长开展实践创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以精品力作丰富视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社会文化共享。


强化成果辐射
推动社会文化共享


发挥传媒专业所长,推动成果应用和传播。师生团队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学生的实践作品通过遍及全国的落地放映、上线全国有线电视等方式,直接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大局服务,惠及视障群体,产生良好传播效应和社会效益。师生们的公益行动受到各大主流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对“光明影院”报道600余篇次。作为入选高校思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的微信公众号,学校新闻传播学部官微“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对“光明影院”进行了296次报道,《公益|每年104部无障碍电影是怎样炼成的?》等3篇报道被评为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十佳”原创内容。

探索融合传播渠道,扩大成果影响。学校汇聚多方资源、探索多种渠道,通过研讨会、撰写专著、融合出版等方式,提升思政育人成果的传播力、影响力。师生将参与公益的心得体会撰写成作品,《光明影志:我与祖国同行》《光明印迹:我们的青春之歌》两本著作正式出版,还撰写了报告文学《光明影院的故事》,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感受与思考转化为100集音频节目《光明·用心听》,在多个新媒体端口同步推出,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学子的青春之歌。

立足多元化平台,强化成果引领。项目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市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等组织,将以“光明影院”为代表的思政育人成果向北京市乃至全国高校广为推广。未来,团队将充分发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引领力,建设好“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全国高校公益联盟,邀请全国更多高校的大学生们共同参与服务视障群体的公益实践活动,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向全国高校推广。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