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再赴畲乡山海之约,共画法治乡村新图景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促进乡村法治建设,强化民族团结,江南大学法学院“问山”社会实践团整装待发,吸取去年畲乡法治行经验,再次奔赴江西省贵溪市彭湾乡、樟坪乡等地开展为期14天的“普法进畲乡,法治正当时”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进校园为当地学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乡镇为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宣传普及防诈骗、防欺凌和防性侵等法律及自护知识,致力于将法治教育的种子播撒在畲乡的大地上。
法进课堂,守望成长
7月9日上午,“问山”实践团队到达彭湾乡并与当地学校展开合作。在校方的帮助下,7月9日至7月13日,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发挥所长,在彭湾乡中心学校、逸夫小学、溪缘小学为2至5年级的学生开设法治宣传教育特色课程,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形式,结合趣味视频和动画片中涉及法律的事例带学生们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在为期五日的普法活动中,实践团为三个学校200余名学生提供了基础的法治意识培养课程。针对当地复杂的民族构成和较为落后的法治建设环境现状,实践团力图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为学生们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利益的法律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一家亲”的价值认同。
图为江南大学“问山”实践团成员为逸夫小学学生开展普法教育系列课程。王梓铭 供图
同心反诈,守护万家
在完成了学校普法教育工作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樟坪乡,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敲门入户,为畲乡居民们进行法治宣传。
酷暑难耐,却也抵不过畲族乡村民们的热情招待。这不仅消除了成员们被拒之门外的顾虑,也保证了团队的入户宣传能够顺利进行。由于樟坪乡畲族住户中老年群体占比比较高,因此进行“点对点”的防诈宣传很有必要。提高老年群体的反诈“免疫力”,捂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在宣传中,团队成员为村民们详细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作案手段及防范攻略,同时答疑解惑。向居民们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提醒他们不轻信以先转账后办理业务等情况的电话、短信和链接等,学习防范方法提升防范意识,杜绝上当受骗,谨防养老骗局。
本次入户普法活动在去年实践团已经进行过普法宣传的村落的基础之上扩大走访范围,为期9天的实践活动覆盖化坪村、化山村、老屋基村、太源村等7个村落,基本涵盖樟坪乡全部村落,服务居民超百户,这也是本次实践团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图为江南大学“问山”实践团成员对老屋基村村干部进行访谈。王梓铭 供图
图为江南大学“问山”实践团成员为化坪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王梓铭 供图
与法“童”行,法护未来
通过几日的走访宣传,实践团队成员发现由于畲乡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即使大部分的儿童都被父母带出大山前往城镇一起打工或生活,各个村落里仍存在着少量的留守儿童。因此,在村干部带领下,实践团进行精准入户走访,特别设计了一堂“面对面”的防侵害安全教育课程。
通过动漫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神奇的身体构造,还清楚了身上有哪些隐私的部位。并且,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实际行为展示,引导小朋友们识别和应对潜在的侵害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护的正确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反抗欺凌行为,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在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加之家庭教育中相关内容的缺失,留守儿童群体往往对性侵犯及校园欺凌等问题的认知与防范意识相对薄弱。鉴于此,实践团的成员们精心策划了一堂专为儿童设计的防侵害安全教育课程,旨在为这些孩子构建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这一创新实践内容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团队的实践活动内涵,更是对实践内容的重要补充,体现了实践团对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
图为江南大学“问山”实践团成员为化山村儿童进行防侵害教育。王梓铭 供图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这个盛夏,江南大学“问山”实践团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他们穿梭于畲乡的学校课堂和乡间小路,用专业知识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走访宣传中感悟法治初心。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法治意识,也为江南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问山”实践团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乡村法治教育发展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