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北京大学提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通过稿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各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与创新,鼓励广大高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胡壮麟,1933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年近90的老教授,是一名有着69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位永远在奋斗的“新青年”。
胡壮麟 图片由北京大学提供
胡壮麟出生于上海,亲历了日寇在沦陷区的暴行与侵略。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少年胡壮麟在内心深处对现实感到不满,但又不知如何求变,直到逐渐接触到了党的宣传。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作家何其芳的《画梦录》和《夜歌》,这些书籍对胡壮麟解放思想,探求光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他对党的认识开始萌芽。
通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高考,胡壮麟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从此,“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一直激励着胡壮麟,并成为他最为荣光的使命与信仰。
1952年院系调整,胡壮麟来到北京大学学习,以“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于1953年夏,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毕业之后,胡壮麟加入人民解放军,在总参二部先后担任见习翻译、翻译、参谋等职,从事情报研究工作。他曾分析一份重要情报,获得中央领导人批示,立了大功。
转业后,胡壮麟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资料室工作,直到1972年回到北京大学担任教师。
1978年,45岁的他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从翻译走向语言学研究,开启崭新的征程。学成归来后,胡壮麟一直坚守三尺讲坛,提携后备,甘为人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即使在1996年退休之后,胡壮麟仍旧笔耕不辍,勤勉治学,至今已完成各类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近200篇。
年轻时的胡壮麟怀着“党要干啥就干啥”的信仰,以外语为工具奋战在各条战线。如今,他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续写老有所为的壮丽篇章。(文字整理:田媛 视频剪辑:丛芳瑶)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