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砖
支援工业到洛矿
1953年洛阳矿山机器厂就的筹备工作启动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前去支援工业建设,当时焦裕禄正在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
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候焦裕禄主动请缨,于是领导便委派他担任修筑临时公路的总指挥。
为了减少工时,更早的开工,他吃住都挪到了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遇到下雨或者其他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就和大家一起不穿鞋光脚往返在工厂与工地之间。筑路过程中,他不顾生命安危带头跳进危险的洪水里抢险,就是为了避免新建的公路和浮桥被大水冲毁。就是这样,在焦裕禄和其他建设者们一起,依靠手拉肩抗的方式,提前完成了筑路任务,打响了建厂的第一炮,提前一年建成了国家级的重点工矿企业。
第二年,洛矿派焦裕禄和其他几位同志先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一车间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设备不足、人员不齐、毫无经验,这些问题很难达成洛矿厂党委下达的试制2.5米双筒提升机的任务。但是,焦裕禄从不畏难,他带领车间干部,赏识有知识的技术分子,他要求车间的工人都发扬“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和同事们一起过一道一道的工序,任何小的细节,他都要盯着,就怕出问题。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日没夜的坚持工作,饿了就啃点儿干馒头就着白开水喝,困了就裹着沾满污渍的大衣躺在办公室的长条凳上歇一会,车间的工人看着都很心疼但是又劝阻不了这个“工作狂人”,路过往往都会找一件大衣给焦主任盖上,至少让他不受冻。为了这个双筒提升机,他也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妻子怀孕进了医院,当时正好工作处于关键期必须盯着,工作与亲情的难以抉择,没有办法,只能先委屈了家人,焦裕禄忍着心酸与无奈,回到车间继续工作。
焦裕禄在洛矿(图源新华网)
就是在这样马不停蹄的奋斗中,最终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试制任务,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设备领域的一项空白。可以说,焦裕禄通过试制2.5米双筒提升机,为工匠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也彰显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险、不怕辛劳、不怕淬炼的“砖头精神”。
大连的幸福生活
1955年3月,焦裕禄被派到了中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学习,在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他在这个车间担任主任的近两年时间里,他不辞劳苦地工作、坚毅奋发地学习、爱护工友严于律己的为人处世风格,都给厂里的干部和工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来到大连起重机厂的第二年,为了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工业化战略目标,工厂的生产任务突然增加了很多,生产的计划量也要随之提高。在这样的高目标生产计划下,许多工人产生了畏难心理,有一部分人以劳动力不足亦或者是设备不达标等多种理由来搪塞,拒绝新的生产计划。
但是焦裕禄和他们不一样,他二话不说,只是每天扎进车间,专心工作,夜以继日地研究技术的关键部位,不断地敲定、熟悉生产的细节,包括机械的运转和生产步骤、设备的状况问题、还有工人的操作技术等等。常人有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焦裕禄就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一如在洛矿研发卷扬机那样,他通过认真的钻研,终于找到了提高生产力的依据。
在车间生产会上,他一一举例调查出来的数据,向厂里干部和工人们展示他的所思所想,提出完成生产任务的方法和措施,这使得许多人都对他刮目相看。有了方法,厂里工人们也不再抱怨说难,都纷纷表示回去之后也进行认真地调研,重新安排生产任务。最终,新的生产计划很快得以落实并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工业任务。
焦裕禄在下车间的时候,从来不喊苦不喊脏不喊累。反而哪里艰苦他越要去哪里,不管是什么又脏又累的工作,他都会去干。
焦裕禄一家在大连(《焦裕禄》)剧照(图源新华网)
工厂的铁大锤巨沉,抡几下就会震得胳膊臂膀发酸,可是他一干就是一天。除了抡锤,像清洗减速机也是个没人愿意干的辛苦活,但是焦裕禄总是带头干,生产工期紧张的时候,他甚至干脆把行李搬到车间,同工人们同吃同住,没有丝毫架子,有的只是与工友一起奋斗的幸福感。工友们都说:“焦主任身上的油和咱们一样多,跟这样的领导干活,那就是累死也愿意啊。”
1956年底,他奉调离开大连,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重要时期,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困难职工生活,他在大连尽管生活依然艰苦朴素,但内心很幸福得工作了630天,比在兰考工作475天还长155天,因此大连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孕育地之一。在这600多天的日子里,焦裕禄与大连起重机器厂的干部、职工朝夕相处。这里的人民对焦裕禄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永生难忘。
再回尉氏
1962年6月,焦裕禄同志从洛阳矿山机械厂又被调回了尉氏县,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领导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
焦裕禄回到尉氏县以后,却仍然忍着肝病疼痛,每天下乡调研,帮助困难户劳动,县委所有的文件焦裕禄都要一字一句地修改批阅,从不用自己的病痛找借口,哪怕歇一歇。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总说现在很忙,过一阵子再说。当时除了家里人,没有人知道焦裕禄有肝病。
从洛矿回来的时候,焦裕禄的全部家当就只有锅碗瓢盆、两床带补丁的被子和几件衣服,剩下的全是书。艰苦朴素的他不在乎物质条件的好坏,心中只有穷苦的百姓,人民的温饱才是心头大事。
第二次在尉氏工作只有短暂几个月,但是焦裕禄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处理了尉氏县和鄢陵县有关贾鲁河滩争夺土地的事件。他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组织大家每天徒步实地考察,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合历史文件,对照现有的土地情况,逐家逐户地进行土地丈量,同时不辞辛劳地去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重新勘定了三地土地界线,签订了协议,立下了三地交界碑,成功化解了这次人民内部的矛盾。从此,三县人民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为两县人民友好为邻立下了永恒丰碑。
回到尉氏没几个月,一封任命突然下达到了焦裕禄的办公室,三年自然灾害已经把兰考摧残得不像样子,没有粮食的兰考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逃荒。面对这一任命,焦裕禄完全能以自己的肝病为由婉拒上级的安排,但是,焦裕禄心里容不得百姓受一点苦,面对家人的劝阻,他却说:“越是困难的地方我越要去。”几天后,焦裕禄再一次离开了尉氏县,去了那个更需要他的地方——兰考。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焦裕禄就像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而且不管在尉氏县、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在哈工大、在大连起重机厂还是兰考,去一个地方都会发扬“砖头”精神,坚决完成党的任务,听从党的指示,更难得的是他舍己为人,甘愿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在现在社会,这样伟大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然而时至今日,焦裕禄仍是我们的光,其精神亦会永垂不朽,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了解焦裕禄爷爷的人生经历和过往,一起学习并将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