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人才
兰考县林业局分来两位大学生,一个叫魏鉴章,一个叫朱礼楚,都是南方人。他们之所以能来兰考,是这块儿风沙之地的需要,他们是专门儿研究炮桐栽培技术。
朱礼楚是1962年8月来兰考,湖南林学院林学系本科毕业。其实他毕业后分配到了国家林业部,后被委派南京林学院跟随苏联专家做研究生。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他被重新分配到洛阳林业专科学校任教。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任教不足一年,学校停办,金秋八月,分到兰考县林业局任职。
来兰考之前,也曾有分配到很富裕的信仰地区南湾林场的可能,那时一个诗情画意的浪漫的戏剧性因素,改变了他的命运的流向-----他的女友,鹤壁市人,她在位于郑州的河南农学院中由她的一张课桌。郑州与兰考相差几何,朱礼楚算不清楚,只是感觉那种地理位置的相近,便可保佑人之相亲,因而与人对换。对换的对象当然欢喜不尽,在河南,以郑州为原点,有着万口传唱的俗话;“宁愿往南走一千,不愿往北走一砖”。一北一南的苦乐差异,除情迷心窍的朱礼楚之外,人人算得清楚。但是这位青年大学毕业生却要经历他人生的浪漫年华。他来到了这块“近邻郑州”的风沙之地。
1962年,他心中的嫦娥果然来看望他了:她风尘仆仆,满面倦容,仍然是光彩照人。但是这位林学专家因为出生在南方而怕冷,故而和烧火捣灶的炊事员住在一起,以能求得近火取暖的优越。他看到了楚楚动人的她,却听到她一句色味不佳的开场白,一句烟火齐冒的诘问:“怎么兰考会是这样子?”
她看着满屋灰脏油腻的宿舍,一股人汗油烟夹杂的气味直冲鼻孔,她的眼神黯淡下来,于凄凄哀哀中,于哀哀怨怨中如坐针毡的待了不到一个钟头,便说出了一句告别的话:“再见了。”那个时候,聪明的林学专家还不能够读懂“再见了”的全部含义,他还以为爱情的音符应是炮桐树上的鸟儿唱,虽委婉,却清甜。
他对她大谈理想,兰考虽苦,几十万人民能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泡桐树生长起来,兰考的面貌就会改变。但是这位热血的书生不能知道,嫦娥的激情已经死了,很多的人没有能够度过苦水河。作为一种爱,一种爱心未变得表示,女大学生给他来了一封信,劝他调到中原的中心郑州去,如果不能调郑州,要她到兰考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爱情关系的终止。
你今天的眼光来看,20世纪60年的大学生对祖国,对于自己准备的事业是多么的赤城啊!他可以不要爱情,不要月中的嫦娥和林中的小鸟,而要他的泡桐树。他的回信与女大学生针锋相对:“我是不可能离开兰考的,泡桐树实验基地需要我,兰考人民需要我。”
在朱礼楚魏鉴章的心目中,那是多么厚道多么温情的兰考人啊,他们视这些秀才为宝贝,为救星,他们疼爱他,如同疼爱自己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坝头乡朱庵村的孙庆祥书记关心朱礼楚的胃病,尽管柴草金贵,冬天仍坚持用锅馏馍给他吃,好心的老农怕他冷,把喂牛剔除的草杂给他烤火取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遇上了知心人、体贴人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士为知己者死。焦裕禄的魅力,以及对他们的关怀,使他们不忍离开他和兰考的大地。
这种欲去还留的矛盾,继续了相当长的时间。鱼米之乡的温馨、富足,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猛然来到这风沙四起、盐碱白地,内涝成灾的“三害”肆虐的兰考,从生活到心理,没有一样能适应得了的。民意食为天,南方人喜欢吃白米,皮白肉嫩。一入风沙王国,整天唇裂皮燥,灰头土脸。刚说爱情挫折的朱礼楚,甚至想好了三条路,一是复习功课,报考研究生。二是回原籍,叶落归根,龙归大海。三是向爱情投降,回洛阳林校任教,与女大学生破镜重圆。然而,这一切都是瞬间的闪念,兰考的大地,兰考的人民以及兰考的县委书记焦裕禄,都实在令人难舍难分。
焦裕禄办公室(图源网络)
于焦裕禄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63年的春天。那一天,朱、魏二人为测定风速整整野战了一天,鼻口塞土。老韩陵公社书记,汕尾郭志忠,县委治三害办公室主任诸卓兴龙陪同焦裕禄来到了实验站。特地看望两位泡桐专家,郭介绍了焦裕禄,也介绍了二位专家。二位江南才子感动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县委书记亲自登门看望他们。在朱礼楚的回忆中,这位县委书记谦和地笑着,亲切地同他们交谈:“听说你们是南方人,来兰考工作习惯吗?你们说兰考这地方怎么样?”
魏鉴章直言不讳:“没有南方好,这里风沙大,群众生活苦。搞研究有困难。”
焦裕禄点点头儿说道:“对呀,兰考是个风沙区,又连年受灾,生活是苦了一些,但这又是暂时的。兰考有这么多沙丘,只要我们大搞植树造林,大搞农桐间作,风沙是能够战胜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他停顿了一下,进而提高了声调儿,使之昂扬,充满了明亮的希望:“兰考有90万亩耕地,可以搞40万亩农桐间作,你们是泡桐研究人员,到哪儿能找这样大的实验基地呢?”
这是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他总是有这样直入人心的本领,他在清清楚楚的告诉你,你既然做猫,就要捕鼠。这儿是世界上最大的藏“鼠”之地。你这只猫不在此地,更待何方?当他得知魏朱二人都是共青团员时,这位老团县委书记高兴了,他充满情感的说到:“好啊,好啊,你们很年轻,要善于学习,善于在困难中学会斗争。困难能考验人,锻炼人,对你们的成长大有好处。”二位江南才子,凝神静思了。在一派沙荒,他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绿树。而焦裕禄在运作他们的形象思维,他指着窗外的一颗在飞沙中摇曳的泡桐树:“你看这个泡桐树,枝干这样粗,枝叶这样茂,没有扎得很深的桐根,便不会如此。你们南方人,远离家乡,阔别亲人这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只要在兰考大地,在兰考的群众中扎下根来,你们的事业就会像这棵生长了八年的泡桐树一样,枝干粗壮根深叶茂”。
两位专家留下来了,焦裕禄有空就来试验站,对二位林业专家问寒问暖,得知他们吃不上大米时,立即安排县委食堂的司务长买米送来。在那粮荒成灾的岁月,又一次竟然解决了40斤大米。细一问,才知道焦书记把自己家配送的大米指标支援给了二位南方来的大学生。
在焦裕禄的关心支持下,朱魏二位在兰考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门研究泡桐的基地。
焦裕禄就是这样对待人才,是多么的宽厚,多么的大度,多么富有人情味的县委书记啊。在洛矿,他曾以这样的温暖感化了失迷者的心,在尉氏县,他也曾一宽宏大量感召了土匪投降。如今的兰考,他心中的这颗种子发芽生枝并且长大了,他的责任是帮助挽救更多的人。
他勉励别人做一棵树,他自己也变成一棵树。三年之后,也就是他长眠兰考大地的九泉之下的一年之后,兰考乃至全国的人们都在唱着一首歌:
焦裕禄啊,
我们的好书记,
你就像着泡桐树巍然挺立。
挡黄沙抗洪水无比坚强,
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
学习你呀,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学习你呀,
高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
焦裕禄啊,
我们的好书记,
你就像那红灯一盏照耀大地,
风吹不灭雨打不息永放光芒,
为党生为党死与人民同呼吸,
学习你呀,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学习你呀,
高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