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井冈山精神 | 实践风采 | 社会实践 | “映山红”青年学院改革开放史读书班实践调研报告

“映山红”青年学院改革开放史读书班实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15 20:16:21

《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三步走”战略实现了数亿民众计的脱贫致富,到“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扶贫成绩。我国旅游产业扶贫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开展和理论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门槛较低、见效较快、带动效果强、辐射范围广的重要方式。井冈山作为共和国的摇篮红色旅游禀赋极其丰富,但因历史、地理原因曾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成绩显著并于2017年退出贫困县。为了解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发展现状、探究井冈山旅游扶贫发展存在的不足并为井冈山旅游产业发展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较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次井冈山大学“探井冈新貌,颂改革华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井冈山市江边村、坝上村、马源村、案山村、柏露乡和神山村等几个开展旅游产业扶贫项目的村落,以期为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发展贡献力量。

一、  旅游产业扶贫发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旅游产业扶贫发展研究的背景

1.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被放在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发展战略高度,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推动领导下取得了重大进展——五年间实现6853万人脱贫,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战胜“贫困”的奇迹。行百里者半九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人民长期福祉利益,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是党中央致力于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规划建设的宏伟蓝图,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是脱贫攻坚在农村的部分战略延伸,因此对农村地区产业脱贫的研究有利于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提供农村一手信息素材。

(二)旅游产业扶贫发展研究的意义

1.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突破方向。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产业扶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区域性的群众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财富积累等方面的效益。井冈山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自身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自然资源,近些年来井冈山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大力推进以“全域旅游、全民创业、全乡美丽、全面小康”为发展思路的旅游产业扶贫建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井冈山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将旅游资源转化为荷包收入,成为具有井冈山特色的产业扶贫致富模式。

2.旅游产业扶贫带来的综合效益显著。旅游产业扶贫是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来实现地区脱贫的,其本身的服务行业属性决定了旅游产业扶贫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扶贫——旅游产业发展通常无需高昂的启动资金且受外部环境制约影响小,却往往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带来服务性行业,这直接改进了农村地区单一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发展旅游产业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环境保护资源促进了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旅游产业的进入可以直接或间接增进广大农村地区与外界的信息文化交流,活络农村地区社会文化氛围。

3.旅游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脱贫的精准性、长效性和高质量要求。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扶贫的思路萌芽于上世纪,并在本世纪不断的实践创新中逐渐形成产业扶贫模式。贫困高发地区大多存在历史、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导致贫困的宿因,而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外部因素下,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可以立足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可以说,在贫困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可以较好的体现扶贫的精准性、长效性和高质量要求。

二、 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的现状

(一)较为全面完整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扶贫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江边村利用自身靠近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城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对外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建造了集蔬菜种植、种子种苗培育、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灵芝生态园。一方面当地村民可以直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租金收益,另一方面灵芝种植基地每年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及农业技术培训,此外农户和贫困户可以在参与农业科技园入股中进行一定比例企业收益分红,这样就形成了当地村民和贫困户的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的多元收入格局。

坝上村深度打造“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项目,挖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井冈练兵、急行军、“反围剿”阻击战、制作红军餐、入户调查、听红军故事六大主题活动体系,其中通过带动贫困村民参与红色旅游DIY餐饮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村民的收入水平。坝上村2016年接待全国红色培训学员4.2万人、2017年接待学员3万人,户均增收2.3万余元,参与接待的14户贫困户(红、蓝卡户)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除此之外,村内还有少部分人参与的娃娃鱼养殖产业和莲花种植产业作为村民收入来源的补充。

马源村耕地、林地资源丰富,种植莲花目前是当地村民主要的农业收入来源,莲花产业颇具规模。近几年马源村凭借在黄洋界脚下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开发民宿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马源村未来将规划引进外商投资建造美食一条街、水上乐园等综合旅游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收入。总体而言,马源村围绕自身靠近黄洋界的区位优势多方位开发旅游产业,强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案山村以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村为主要切入点,引进企业投资主体,发动村集体农户入股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规划面积1500亩建设集合水果和水产品种养、精品民宿度假、乡村民俗旅游体验三大功能区于一体的案山度假村。村集体入股每年可获得近8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入股每年可获得1000元的分红,其他农户通过土地。房屋等要素入股的每年均可获得租金或股金。

神山村近年来积极打造“神山”旅游品牌,目前已基本完成村内旅游规划建设,全村在营农家乐10户,从业人员近40人,神山村大量的日游客量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和特色民俗体验项目以及农土特产、手工艺品的制造销售,为村民提供了多样的增收渠道。此外神山村还成立了村组形式的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并优先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参与分红,贫困户每年因此能取得数千元的稳定收入。

(二)旅游产业扶贫覆盖面较广、扶持力度较大、分配形式多样。

横向对比井冈山众多村落在运营或在规划的旅游产业项目,可以发现大多是通过引进旅游产业项目直接鼓励农户和贫困户参与入股、土地流转等获得股金收益或土地租金,或者利用自身优质旅游资源由政府牵头、企业主体投资、社会力量参与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可以肯定的是二者都发展了旅游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旅游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如出行、餐饮、住宿、零售等业务的巨大消费市场,旅游产业可以直接吸纳当地村民就业或间接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通过查阅各地参与扶贫旅游产业项目贫困户占比及贫困户增收情况,可以了解到各地旅游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度较高、扶持力度较大,在分配方式上也较为先进合理,比如资金、土地的入股分红和土地流转,做到了贫困户闲置资源、效率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村民创造了多种收入来源,农户和贫困户依靠单一劳动要素取得收入的现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三)旅游产业扶贫参与主体多样,综合效益显著。

从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和发展的机制过程中可以看到参与主体的多样性,这其中政府力量的牵头引导为旅游产业的建立和运营提供了政策、资源、制度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企业主体直接负责旅游产业项目的投资、运作、盈亏和管理问题,前面所提及的案山村和江边村的灵芝生态园即典型的企业主体的旅游产业运营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农村带来充足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多方面的外部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农户和贫困户的最终参与是旅游产业扶贫所谓扶贫的最根本意义所在,并直接检验着扶贫模式的效果,近几年来井冈山扶贫旅游项目的开发大多从规划建设上就考虑好了农户和贫困户的参与角色和利益分配问题,比如农特产品合作社建立之初或者其他旅游产业开发时就保证了贫困户的优先入股和收益分配权益。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企业和贫困户,三方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却都紧密联结在整个旅游产业扶贫框架中,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三、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扶贫旅游产业的内容深度不够,外源性依赖较为严重

在分析井冈山各村落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的现状时,可以看到各村落均有各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项目:既有农业生态观光园,也有民俗旅游度假村;既有红色培训教育产业,也有集合餐饮、民宿、土特产品零售等功能的休闲旅游产业。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农村旅游产业看似呈现出“满园春色”的大好景象,实则隐藏着旅游项目数量虚多、形式花哨、内涵深度不足、盈利性差、内生活力不够、外部依赖性较强的缺点和经营风险。旅游产业项目的规划和开发不能走“多、大、快”摊大饼式的野路子,而更应该侧重于项目开发的爆款卖点、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井冈山各地只注重所谓旅游产业开发的规模大小会导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多地旅游产业开发的并举并不能提高井冈山旅游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相反可能会恶化当地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这就是典型的“1+1<2”。

另外旅游产业扶贫本身带有浓重的政治原色,是国家和政府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决策表现形式之一,这就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对政府政策和资源倾斜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当地扶贫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存在的内容深度挖掘不足、发展模式僵化、缺乏创新等问题,如果未被及时纠正,那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长续性,加深对政府资源倾斜等外部要素的依赖程度,最终旅游产业扶贫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旅游产业扶贫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相应配套的监督制度亟需完善

扶贫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应当从扶贫的愿景和目的出发,辩证看待产业发展的效率要求与收益分配公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井冈山地区农村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扶贫紧密结合,已经更多地从规划设计层面考量了贫困户的获得感问题,比如优先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取得土地流转收益和租金等等。但制度的构建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尤其是农户和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扶贫的收入分配机制。农户和贫困户每年的入股分红是否应当考虑通胀影响?是否要与产业营收情况挂钩?土地租金的设定是否合理?农户收益是否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这些问题需要在当地的扶贫实践中去解决,面对可能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旅游产业扶贫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相应配套的监督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三)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活力不足,产业扶贫效果受到限制

发展扶贫旅游产业的根本要求应当是构建好农村自身财富实现的“造血”机制,增加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反观井冈山部分农村扶贫旅游产业的开发,虽然很多产业从设计之初已经考虑好了贫困户后期的收益分配问题,但其中将旅游产业扶贫简单化和肤浅化的陈旧观念依然很浓重——即片面注重旅游景区的开发投入,对产业收益的预期过高,而忽略了贫困户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和自身发展。在部分村落,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作用微乎其微的现象比较突出,村民对村内旅游产业发展缺少认同感和获得感,这大大限制了旅游产业的扶贫效果。实际上,只有村民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农村的资源,贫困户、农户、旅游业开发商和政府才能拧成一股绳产生合力,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真正发挥旅游产业扶贫的效力。

(四)农村人才缺乏,旅游产业专业建设能力不足

农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囿于农村自身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农村人才缺乏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得到逆转,这就造成了农村旅游产业专业化建设能力不足的困境。农村旅游产业有其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也会对农村扶贫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扶贫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在旅游项目的打造、品牌的塑造宣传、对市场反应的预估及日常经营的风险管控等多方面有着很强的专业硬性要求。因此,农村人才缺乏、旅游产业专业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构建优质井冈山扶贫旅游产业圈层

井冈山各村落的扶贫旅游产业在地域上看似分散却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都面对一个共同的游客市场,这就决定了要助推整个井冈山扶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统筹规划。环绕井冈山茅坪、黄洋界等几个主要著名景点,各村落之间存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基于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形成了村落特色的扶贫旅游产业内容和发展方式。横向对比各村落综合情况,井冈山发展扶贫旅游产业的村落之间天然存在的资源要素差异极易产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弊病,此时政府的宏观规划引导不可或缺。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规划作用,从源头上描绘好扶贫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鼓励各村落深挖自身文旅内涵,积极推进农村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旅游产业;统筹协调好各村落之间在游客流向、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利益分配,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构建优质井冈山扶贫旅游产业文化圈层,增强村落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促进井冈山扶贫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和相配套的监督制度

产业扶贫最重要的是提高和保障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收益。一方面,由于农村组织的分散性特点,贫困户乃至大部分村民少有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扶贫资金分配实施方案的延续性和公正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可能侵犯到贫困户和村民的合法合理权益。建立健全贫困户在旅游产业扶贫的收益分配制度及相配套的监督制度,关系到旅游产业扶贫的最终效果。

(三)优化贫困户参与机制,释放村民参与活力

努力克服农村旅游产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打破阻碍村民参与农村旅游产业的人为壁垒,优化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的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强化村民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地位,充实村民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释放村民参与活力,让广大村民的创造力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涌动迸发。

(四)提高村民业务能力,引入社会力量突围人才困境

定期开展农村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业务能力;关注农村内生自我力量的养成,注重贫困村民取得收入来源的能力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如面向社会招聘名誉村长,借力使力,积极突围农村人才资源困境。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井冈山旅游产业扶贫发展调研报告》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三步走”战略实现了数亿民众计的脱贫致富,到“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扶贫成绩。我国旅游产业扶贫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开展和理论研究目前已成为国内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门槛较低、见效较快、带动效果强、辐射范围广的重要方式。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