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汇聚奋进力量,谱写时代华章!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春暖花开时,全国人民热切期盼的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苏州科技大学干部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开幕式,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密切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畅谈体会、分享感悟,全校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科学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凝聚着政府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报告对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明确部署。作为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议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争取以高质量的协商、高水平的建言更好服务科学决策,把建言资政的“金点子”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钥匙”,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好不负时代的履职答卷。
教务处处长段姝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我作为高教工作者深受鼓舞。本科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务处将秉持“育追求恒久之人”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注重学生潜质培养,持续全面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构建具有苏科大特色的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育恒体系”,奋力书写“教育强国苏科大有为”的崭新篇章。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国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高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学校实现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未来将锚定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综合实力;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优化学科设置为契机,前瞻布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提升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建设新内涵;以推动科教融合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新发展。
科技产业处处长范凌云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高校科技工作如何“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指明了方向。苏科大科技工作要以实际行动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江苏省“1650”、苏州“1030”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进一步优化科研创新组织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团”“部委办局服务团”的作用,深度对接龙头企业与政府部门,形成“集成化”服务,承接“大项目”;推进建设跨学科的“未来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力量、要素的整合配置,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地方产业创新。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徐本连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为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人事处将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厚植人才“第一资源”,精准绘制人才图谱,着力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使用、激励组合拳;完善薪酬体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确保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以更大力度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张承祖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传递的建设教育强国最强音为高校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澎湃动力。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需要,以两会精神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教育管理实效;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凝聚多元教育合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现学生工作新突破;以使命担当为己任,以更高站位、更强决心、更实举措书写学生工作新篇章,为苏科大早日跻身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大鹏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为环境领域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学院将主动对标两会精神,结合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目标新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领师生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所需,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保护,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相关研究,培养更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以卓越行动贡献“生态文明建设”的苏科大方案。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胡伏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省市重点产业,积极谋划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推动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核心问题,助力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借助“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智能+”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学校早日迈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和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提供高质量服务。
商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杨传明表示,全国两会期间,一系列关于经济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重要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商学院将紧贴时代脉搏,重点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积极把握两会所带来的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政策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服务团和商学院师生劳模工作室等平台优势,力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精准契合;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能够敏锐洞察并灵活应对未来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高素质创新型商科人才。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副教授王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致力于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立业之基、从教之本。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教师,将继续秉持“校地共建,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发挥专业优势,敢于担当作为,深度参与社会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创新,助力苏州本土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艺术学院教授薛娟表示,作为高校的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为驱动力,躬耕教学科研一线,深度整合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实现技术与艺术水平双提升,实现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设计创新与区域经济需求同频共振,培养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形成“艺工融合”的新文科培养特色;积极推动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全力打通学生成长、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2023级研究生施欣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与我研究的光伏材料领域相呼应,为我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基础学科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会努力将个人发展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蔺诗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我们师范生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要筑牢专业基础,更要培育创新教学思维,探索先进教学方法,为未来投身教育事业做好充分准备。我将继续坚守“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将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