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四维发力”培养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海洋人才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培养高水平海洋人才是新时代涉海高校的重大使命。江苏海洋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蓝色思政”、搭建平台、教学改革、健全机制“四维”联动发力,努力培养锻造更多担当海洋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蓝色思政”格局,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挖掘涉海学科的海洋思政育人元素,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铸魂育人的全过程,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蓝色思政”育人格局,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海强海基因、锤炼强国有我的奋斗底色。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思政育人综合改革。成立江苏海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江苏海洋大学关于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实施责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实施方案,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学院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三级联动思政育人机制。截止2022年底,学校所有课程已通过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要求并通过验收。《安全心理学》课程获评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获全国高校本科化工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挖掘海洋育人元素,构建“蓝色思政”大格局。利用专业课程主渠道,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专业知识中蕴含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权益等海洋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中的海洋育人元素,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通识教育中。成立江苏海洋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海洋史研究中心,挖掘海洋思政育人元素,跨校际、跨学科开展理论研究及育人实践探索。开设《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安全概论》等20余门海洋特色类通识课程。开设《中国近现代海洋史》特色课程,创造性地以中国近现代海洋史中的海洋思政育人内容为主线,引导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海洋强国使命。开设龙舟、皮划艇、帆船帆板、游泳等水上特色运动课程,以体育育人涵养海洋意识教育,在强健体魄中磨练意志、坚定信念。
打造“蓝色思政”品牌活动,思政育人“海味”浓厚。利用世界海洋日、中国海洋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日,邀请“蛟龙号”总指挥、中国航母女舵手、贝壳先生来校讲思政课,组织涉海专业青年博士结合研究方向讲述“信仰公开课”;通过“与党委书记面对面”“宁校有约”“开学第一课”等品牌活动,校党委书记、校长与青年学生面对面谈“铭记历史 筑梦海洋”“知海爱海 强海有我”;组织学生走进临海企业、渔业基地参加海洋经济文化调研、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生态保护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次次沉浸式、研讨式的“蓝色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素养提升中,青年学生铸造了一颗颗爱党报国的“海洋魂”。2016届毕业生王海洋获评“2020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2021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19届毕业生陈建发获评“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搭建涉海学科平台,涵育学生蓝色创新素养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海洋大学,立足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打造涉海专业集群,建设涉海科研平台,着力培养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夯实涉海学科基础,推进“向海”转型发展。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布局和战略规划,统筹推进优势学科、重点学科与基础学科建设。通过优先发展、重点建设若干涉海优势学科,初步建成以涉海学科为核心,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专业建设以“需求导向、规模适度、特色优先”为原则,建成“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结构。目前获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6个,省级“卓工计划2.0专业”2个。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打造涉海专业集群, 实现“四链贯通”发展。主动对接海洋强省战略需求,打造以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等专业为龙头、其他涉海专业为主体的涉海专业集群。成立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和连云港市新材料产学研合作联盟,形成覆盖连云港、辐射沿海的产学研合网络。强化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服务江苏海洋主导产业和连云港“三新一高”产业发展。组建13家产业学院,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成功入选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新型电子封装材料产业学院”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5门。
建设涉海科研平台,夯实科技创新基石。江苏海洋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海洋科考船、海上综合试验平台等重大涉海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学校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先后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乌海洋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智慧港口、海洋工程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和海洋智能装备等8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共建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等。学校独立设置海洋经济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获批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累计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5个,市级科研平台8个。学校于2021年获评“江苏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培养应用型卓越人才
不断推动课程建设,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制定《江苏海洋大学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优先受益面广的课程、优先主干课程、优先海洋特色课程”的建设理念,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拓展教学培训广度、以赛促学提升参与热度、提高教学奖励额度……这一系列举措为课程建设改革“松绑”,激励更多教师投身课程建设,打造出更多“金课”。设立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发挥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优秀案例融入教学中,将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上,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共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校立足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实践教学改革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建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为一体的应用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培养过程中,不仅包含了通识教育实践、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还将第二课堂的“劳动教育”和“素质拓展”单独设置学分比例。依托省部级实验教育示范中心,提高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水平,服务实践育人的全面需求。
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推动传统课堂走向智慧课堂。建设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将学生核心素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智能分析,对学生培育实施精准指导,建立多元协同、系统推进的智慧育人管理模式。基于虚拟现实(VR)教学中心、智慧教室等,建立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的综合学习环境。依托“江苏海洋大学课程在线”“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加强课程自建和优质课程引进,打破课堂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建立涵盖优秀课程和项目案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促进教育教学资源融通共享。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精育未来强海栋梁
建立学科交叉培养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实施“领航计划”,跨学科组建“智能制造”实验班,通过实施单班化教学、全过程导学、个性化培养与多元化交流培养等方式,开辟一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新路径。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时,结合个人兴趣及需求,选择辅修专业、微专业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组建创新创业“求实班”,开设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培育学生学科竞赛专业团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实施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给予全方位指导,给予经费及政策支持,国家级大创项目数量稳步提升,连续两年取得学校历史最好成绩。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比赛,2022年获得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2023年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整合多方育人力量和资源。建立政府、产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机制,推行共同管理、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凝聚起多方融合育人的最大合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企业、基地中,组建实习企业导师团队,企业导师对学生实行精细化、个性化地指导。结合优势学科专业,组建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打造高水平校内外“双师型”队伍,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一线,实现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一体化。“多维协同培养海洋技术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四平台五联合协同培养医药产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等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联合申报的“五化协同 三培三立 一体双联: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三链融合、三群协同、三环联动’赋能农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校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入年度党政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月、五四青年节主题教育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程100%覆盖。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大力推进通识教育2.0版建设,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海洋意识教育等通识教育改革。《插画入门》获批省高校美育精品课程,《审美与日常》获批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学校获批江苏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整合全校海洋文化育人资源和力量,举办“海洋嘉年华”等品牌活动,设置海洋文化、海洋科普、碧海行动等五大板块内容,营造浓郁的海洋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学海知海爱海的校园文化主旋律。近年来,江海大学子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1项,在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各类奖项14项;获得全国海洋知识竞赛一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学校皮划艇队获2021年中国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冠军,学校帆船队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