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高校 | 齐鲁师范学院:打好体教融合“组合拳”

齐鲁师范学院:打好体教融合“组合拳”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 作者:王雅淇、侯伟 发布时间:2023-11-06 15:07:37

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坚定“体育强国”使命担当,聚焦体育教育改革,牢固树立“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以政策为支撑、以课程为基础、以武术为切入、以实践为带动,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开创学校体教融合新局面。


建机制、绘蓝图,激发体教融合“新速度”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推动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明确体育教育改革的教学标准,组建专班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体育学分权重。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打破行政班,开展运动项目教学,充分满足学生在多元发展的需求。四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闭环,出台《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等制度,保障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兴文化、展形象,实现体教融合“新跨越”

立足师范院校特色,提出培育以弘扬君子之道、涵养君子之德、倡行君子之风、共筑君子之品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印发《君子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倡导身心和谐、体魄健康的君子人格。基于OBE理念的一体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牢牢扭住“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工作导向。师院学子秦雨晴,身着“敦煌飞天”彩衣,将现代轮滑技艺与传统国风元素完美融合,在世界级、国家级轮滑比赛中屡获佳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官微评论:“别具一格的传承与创新,大放异彩的文化自信,相信秦雨晴一定可以通过轮滑,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中国文化。”原创君子文化吉祥物“齐齐”,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舞狮”形象为主体,设计了“君子齐齐”“武术齐齐”等多种风格,展现武术之美,弘扬体育之风,深受师生喜爱。


讲传承、重实践,赋能体教融合“新赛道”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扎根校园”,将武术课作为通识选修课“必选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文化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格品格。学校援疆支教师生把体育社团开在了“歌舞之乡”,教授新疆麦盖提县第六小学和第四中学学生练习武术操,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受到当地政府和师生、家长的高度赞扬。打造学校非遗传承创新创业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主动,通过设计文创产品的活动、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建微信公众号“天天武术”,发布学校武术教育新闻动态,录制《天天武术》校园武术系列教学视频,提供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的新路径。开展非遗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邀请全国多位非遗研究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研学,组建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黄河文化遗产研究院,推动非遗研究与非遗传承双向赋能。文旅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团队将入校考察学校非遗武术育人工作。


广交流、谋发展,再创体教融合“新纪录”

共建校园武术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多方的优势与资源,逐渐形成并发展了P-G-S校园武术推广模式,即:平台(P)引领、政府(G)指导、学校(S)实施。联合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共建武术教育中心;与省内外52家首批联合发起单位共同组成齐鲁师范学院武术教育联盟;与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武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实验室。相关工作辐射带动全国11省市800余所学校,受益教师近3000人,学生约70万人,得到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数十家权威媒体累计报道转载近万次,形成了以武育人的“齐鲁模式”。交流融合促发展。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施“一带一路”留学生培养计划,构建“武术、文化、实践、交流”四位一体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华武术课程纳入国外大学教学体系,为其培养武术教师,让武术“走出国门”;举办首届中俄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年会、武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术交流会、首届校园武术比赛(展演),承办“全省中小学武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坚定“体育强国”使命担当,聚焦体育教育改革,牢固树立“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以政策为支撑、以课程为基础、以武术为切入、以实践为带动,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开创学校体教融合新局面。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