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构建“时、度、效”三维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抓好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树立良好教风和学风。湖南大学数学院一直坚持以良好教风带学风,将学风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时、度、效”体系,立体式、多维度、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抓好学风建设,在“时”上下功夫
1.在入学教育时下功夫
新生入学前,组建新生联系群,推送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让新生对专业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入学后,选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新生班级班主任,从迎新开始就和辅导员一起全程参与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快速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
2.在晚间课堂上下功夫
合理制定培养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湖南大学数学学院响应学生需求,在学院大楼为大一、大二学生提供固定自习教室,保证低年级学生对自习空间的需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7年起开设晚间课堂,至今有4年,晚间课堂分为拔尖课堂和基础课堂,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堂上有专任老师志愿答疑解惑。任课老师和习题课老师结合上课和作业反馈问题的情况,利用晚自习时间每周定期给学生上核心课程的习题课,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强化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形成课上与课后的学习一贯性。学院“习题课+晚自习”式的晚间课堂已成为低年级专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手段。
3.在专业学习中下功夫
实行不同年级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每个阶段都有“数”。数学学院实行“孕穗计划”,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科研锻炼。“孕穗”前期,设立“荣誉课堂”,在学业导师带领下,研读经典名著,夯实基础知识,深化朋辈影响力。“孕穗”后期,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老师课题研究、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提升综合能力,让其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贯穿四年的“孕穗计划”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让学生“忙”起来。
二、抓好学风建设,在“度”上布新局
1.“一总四层”全过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围绕“大一大二厚基础、大三强能力、大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阶段培养目标,着重在学业帮扶和提升就业能力上、在提升高质量就业上、在提升升学质量上、在培优拔尖四个层级上下功夫,将学风建设真正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三进两谈”全覆盖
三进指辅导员老师定期进课堂、进宿舍、进园区,两谈指与学生谈、家长谈。一是辅导员每周两次定期下宿舍,院长、书记以及班主任不定期进宿舍与学生交流,形成“定期加不定期”制度化查寝模式;二是定期组织“教学午餐会”,通过学院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设计等形式,从源头促良好学风形成;三是成立班内学习小组,任课教师、习题课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互教、互学”良好学风;四是设置数学专业特有的“小黑板基金”,由大化小把课堂“搬进”宿舍,营造寝室浓厚的学习氛围。
3.“四级联动”全方位
坚持在学业指导上做加法深化学风建设,在协同育人上做乘法放大育人效果,形成了“青年学生-班主任-学业导师-专职辅导员”四级联动机制。班主任以学业规划、专业学习为重点,解决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和思想问题,学业导师以组织开展各类讨论班、研读欧美名校数学专业使用的经典教材为重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宽度。辅导员以学业监督指导、开展学风建设和生涯规划为重点,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交心谈心解决学生思想及学业问题。
三、抓好学风建设,在“效”上寻突破
1.环境育人为载体
结合学院和专业特色,在各个楼层加入学院元素,通过打造楼宇文化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秉持“任何一位学生推开任意一间办公室都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则,拉进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多间可随时开展小组学习、研讨交流的讨论室,晚自习教室、无机自习室、考研自习室、成长辅导室、党员活动室、双创办公室等,营造楼宇“家文化”,良好的楼宇文化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典型培育为驱动
一是以培育优秀班集体为契机,学期初在学院开展“学风建设”年级大会,围绕“年级存在的现有学习问题”“怎样改进现在的不足”等议题进行分析讨论,增加自主学习机制,形成“找差距、补不足、共进步”的良好学习风气;二是依托表彰季,如“五四表彰”、“七一表彰”及学院年度表彰会选树并表彰一批典型个人和集体,在全院形成一个典型带出一批典型,催生“葡萄串效应”;三是打造出了学院“十大励志人物”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一线挖掘-常态培育-宣传表彰”三步工作法,榜样示范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