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
全国两会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年度盛事,既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全面落实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扎实做好全国两会精神的宣传和阐释工作,将全国两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统筹安排和推进落实各门思政课融入两会精神教学,以思政课的即时性带动学生关注两会,在“两会”报告详实数据和代表讲述的鲜活故事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运用新时代神州大地伟大变革与成就教学素材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既有效传递政策信息,又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政治性、思想性,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通过三维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在第三教学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思政课,通过“理论讲授+案例解析+互动研讨”三维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两会精神的时代价值。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青年发展型社会、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等关键词进行解读,通过数据对比展示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把全国两会涉及的高频关键词融入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认同。着重强调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战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生动实践,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等,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思政课中引入生动案例,让学生心生触动、立报国之志,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认同。将两会精神融入到具体章节,解读近代变革失败原因,明确自主创新是我国作为全球大国的主动战略选择。通过对比折射出中国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跨越,揭示技术发展必须与国家治理能力、社会变革深度融合的规律。自主创新需在开放中强化内生能力,以制度创新护航科技创新,使学生认识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把全国两会涉及的新思路、新设计融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通过制作更新课件将两会精神的理论与教学内容模块化重构,努力实现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进。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学常新的时代要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微视频等形式,把全国两会涉及的新知识、新概念融入课堂,有效提升价值认同。在本学期八个线下专题教学中全方位融入两会动态。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剖析智能工厂、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实践案例;解读5%经济增速目标、财政赤字率调整及扩大内需政策;探讨渐进式延迟退休、生育支持政策及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尤其是通过解读最新就业政策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强化使命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堂作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阵地,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为将“两会”精神鲜活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汇聚资源讲好立德树人“第一课程”, 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崭新格局。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