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系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构建“四位一体”院史文化育人体系 涵育...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构建“四位一体”院史文化育人体系 涵育工程报国精神

来源:湖南大学 作者:曾欢欢、邓韬 发布时间:2024-12-11 10:29:40

学院文化是一个学院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制度、环境、行为方面的共同价值与规范,是学院的个性本色和精神灵魂。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1903年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路科一路走来,风雨兼程121年,是湖南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工科院系之一。在漫长的办学长河中,学院形成了“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经世致用”的工程报国精神内核。为了更好地将该精神创新性转化为行业转型时期引领土木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的抓手,近年来,学院以“挖掘工程报国学科史、打造学科史育人大课堂、塑造学科史育人场域阵地、培育学科史育人文化产品”为抓手,系统构建院史文化“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打造N个育人载体,全力培养工程领域时代新人。


深挖学科底蕴  擦亮工程报国院史底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年来,学院组建院史编撰委员会,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深入推进“工程报国学科史赋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出版学科史文库,挖掘大量学科奠基人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的工程报国事迹,使之成为激励师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工程报国的深层动力源。

2023年,为庆祝土木工程学院120周年院庆,学院在学院官微和网站推出《关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史编撰史料征集的倡议》,面向老师、校友和社会各界友人广泛征集学院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史料。

通过组织实地寻访和考察、校友走访和口述访谈,进一步梳理学院、学科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杰出人物、学术成就等,深入挖掘学院的文化精神,形成学院学科发展史系列丛书《湖大土木百廿年育人记》《湖南大学暖通专业发展史话》《冷暖人生——记暖通学科教育名家陈在康》《忆橘子洲大桥建设始末》《背水之战——孟加拉国多库公路改建工程纪实》等。

其中,《湖大土木百廿年育人记》系统追“根”溯“源”,厘清学院发展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基因,提炼总结工程报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最终形成的书籍让学院立德树人、弦歌不辍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湖南大学暖通专业发展史话》《冷暖人生——记暖通学科教育名家陈在康》(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两本学科文化丛书,通过丰富的史料详细记述了暖通学科从无到有、从艰难起步到逐步发展的历程,生动描述了暖通学科老一辈学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服务的情怀。《忆橘子洲大桥建设始末》《背水之战——孟加拉国多库公路改建工程纪实》(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则再现了湖大土木校友艰苦创业,用汗水与创意助力一座座大国工程拔地而起,在世界的版图上守护和拓展人们生活空间的工程报国精神。这些都成为当下土木工程转型时期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引领的生动教材库,融入到入学季、表彰季、毕业季“三季育人”全过程,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

盘活“大先生”资源 打造学科史育人大课堂

学院深挖“大先生”资源,用“活院史”讲活学科史大课堂。深度挖掘陈政清、沈蒲生、陈在康、赵聚英等名师的故事,用故事中承载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教育引导师生传承工程报国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今年,陈政清院士走进央视《开讲啦》,面向广大青年讲授科学家的求真初心和工程人一辈子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报国决心。学院将其作为全体教师、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在学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要投入工程领域,要在祖国的大江大河实现青春理想成为共鸣。

学院组建“砼”行博士宣讲团、青春“砼”行青年志愿者、春晖工作组等队伍开展报国精神宣讲,引导学子在讲中悟、在讲中行。其中“砼”行博士宣讲团团长、桥梁博士张吉仁作为湖南省唯一大学生代表在湖南省国庆75周年主题报告会上以《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御“风”而行》为题,讲述土木工程人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决心、勇闯“无人区”的信心和甘坐“冷板凳”的耐心。同时,将“读懂中国”活动作为青年学子探索“大先生”资源、感悟学科精神的重要载体,每年开展“砼”行懂你访谈,鼓励学生寻访名师大家事迹。硕士生陈佳馨“读懂中国”的讲述作品——《节能教授赵聚英》获得教育部特等奖。“星火赓续”井冈山精神志愿服务宣讲团获评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优秀团队”。

学院坚持将院史教育有机融入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学习(读书)会、社团活动全过程,组织科学家精神演讲比赛、青春大课堂等活动。开设土木大讲堂,不定期邀请老教授和校友开展院史文化讲座,让院史教育进行在不同的校园课堂空间。

高效规划空间  塑造学科史育人小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式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学院围绕文化育人工作理念,以120余载发展历程为主题主线,打造“看得见、听得见、身临其境”的“立体式”院史文化育人空间,动态推进院史馆、桥梁文化科普轴、文化长廊、研享空间四个主阵地文化内容迭代升级。

院史馆作为学院历史的见证,展陈了大量历史资料及图片,生动呈现学院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每一步发展历程,也是新生开学第一课的必打卡地。“桥梁文化科普轴”研学路线,位于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利用科研现场的沉浸式体验特色,增强情境式教学效果,激发工程热爱和责任感。文化长廊主要分布在学院院楼一楼及二楼区域,包含了院士墙、重大成果墙、优秀团队墙等板块。行走在文化长廊上,既可以感受学院的活力和魅力,也可以体会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学科发展方向。研享空间则为师生打造了一片沉浸式交流学习活动空间。轻松愉快、活跃年轻是这里的主基调。这里时常有各种年轻态玩转土木的学术沙龙,也有工程人的养生局。土木建筑模型、前沿书籍、书法作品、学生涂鸦形成了土木潮青年的欢聚角,每日上座频次百分百。

四个文化场域的打造,不仅成为了记录学院历史、弘扬报国传统、展示办学成就、反映科技进步和开展前沿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了开展爱院荣院、科普教育、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奏响“大合唱”  推动土木文化“潮”传播

在当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尤其是网络普遍唱衰土木行业的当下,弘扬工程报国精神,迫切需要讲好土木人的故事。今年以来,学院通过舞台剧、短视频、国际化传播等一系列方式,探索具象化讲故事,构建土木文化“潮”传播体系。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6月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铿锵有力的呼吁在舞台上响起,台下的青年学子们也直起了身板,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学院编排的院史话剧《传承》中的一幕。该剧以学院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们演绎,细腻重现了学院历史上三个重要时刻。从梁焕奎先生创立湖南省垣实业学堂,首设矿、路两科的起步艰辛;到日军轰炸湖南大学时,学子护国心切、努力学习土木专业重建祖国的壮志豪情;再到现今历经风雨后,土木人在祖国山川河海中,许下钢筋铁骨的硬汉柔情。话剧《传承》用三个具象化的片段让师生们感悟土木人在让“中国基建”闻名于世界之林中所肩负的重任。

“土到极致就是潮”这句话今年招生季时常响起在朋友圈。18个学科科普短视频,一个个年轻的土木学者以轻松幽默的镜头语言,打破了网络上“土木就是又土又木”的刻板印象,深入浅出科普了一个充满前沿科技、不断探索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的土木学科。该系列视频的播放量总计高达42.3万次,点赞数超过1万,实现广泛传播效果。

此外,学子们探索用外语讲好土木科创故事,策划的英语短视频《“桥”见湖湘(The Brilliant Bridges in Hunan)》从新生视角讲述桥梁人遇河架桥的故事,在202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特等奖,被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政网等转播。


责任编辑:加措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